北京市副市长陆昊日前的一个举动引起了媒体的纷纷关注。5月2日,他在检查完应急抢险队燃气分队返回途中,临时决定到复兴商业城看看,结果发现该商业城存在一系列的“安全硬伤”。
他当机立断,随即下达强制停业整改通知书,要求复兴商业城马上疏散顾客,停业整改。而凑巧的是,就在同一天,北京市副市长张茅也亲临基层,指挥安全检查工作,并当场对京瑞温泉国际酒店下达整改通知书。
陆、张两位副市长如此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两位副市长在五一法定长假放弃休息,亲临安全检查现场,让我们感觉到,北京市目前对于公共安全的重视程度,实在是前所未有。
去年2月的密云踩踏事故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节假日是公共安全的敏感期,稍有懈怠和疏忽,将可能酿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对于节假日公共安全,怎么重视也不过分。
两位副市长齐上阵,深入公共安全第一线,其意义不仅在于通过该行动表达一种姿态,更在于决策者打破了信息传递的层级限制,直达现场,了解最原始、最真实的公共安全信息。我们都知道,两位副市长身处北京城市管理的最高决策层,他们对于公共安全信息的了解,主要通过下级行政机关逐级上报获得。在这种层层上报的过程中,信息难免会有损失,出现丢失或失真,此外,可能由于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不到位,上报的信息还不全面,这样的情况下,决策者进行一些“空降式”的信息搜集很有必要。
不过,副市长亲自去叫停问题企业,这很难成为一种常态。毕竟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始终是有限的,公共安全监管最终还需要通过日常性的管理机构来实施。鉴于此,副市长将问题企业叫停,并要求整改,这并不应该是他们下访的最终目的,他们更有必要对问题企业暴露的监管机制缺陷进行审视。
据报道,去年,因货架挤占通道等问题,复兴商业城曾被安监部门限期整改。可检查过关不久,又旧病复发,直到碰巧被陆昊发现。这暴露的不仅是企业薄弱的守法意识,更暴露了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为什么监管不到位?
为什么整改不彻底?是因为监管机构工作不力,还是因为安全监管力量的不足?是因为监管机构的工作遇到外部干扰,还是因为现有的惩罚措施震慑力不足……
在安全监管中,对问题企业查了又罚,罚了又查,最终却难以解决问题的现象比比皆是,几乎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而如果能抓住复兴商业城这样典型的个案进行剖析,很有可能找到问题的源头,找到破解恶性循环的对策。这样一来,副市长们也许今后不再需要去类似复兴商业城这样的企业亲自调查执法了,因为,机制的漏洞被弥补了,机制的力量比人更可靠,他们以后可以腾出手来,去关注另一个公共安全领域,并在该领域以同样的思维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决策者直达社会管理终端,去了解一些社会问题最真实的一面,去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并解决一些个案性的问题,这样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从温家宝帮熊德明爱人讨工资,到陆昊叫停复兴商业城,无一都不显示出一种良好的执政风气。但是我们要看到,个案的解决虽然令人欣慰和振奋,但要想避免个案的重复发生,最终还是需要把个案的发生机制给根除掉,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正在于此。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