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涌现的旅游方式,“农家乐”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然而,在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新村,却出现了“小姐”进村的现象,最多时人数达八十人。(《南国早报》2005年5月8日)
想必五一长假很多人都享受了“农家乐”的清净自然和其乐融融,但是,面对“小姐”出没“农家乐”的现象,着实让人乐不起来。不管是对于经营“农家乐”的农民,还是对于“农家乐”的长远健康发展而言,“小姐”出没“农家乐”的歪风必须刹住。
经营“农家乐”的农民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考虑,片面满足少数人的“服务”需求,把“小姐”出没“农家乐”作为吸引力和经济增长点来经营,虽然能够获得短暂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这种做法失去了“农家乐”原本的内涵,属于色情经营,必然会受到政府的打击;另外,必将极大影响“农家乐”声誉,从长远看必然使“农家乐”误入歧途,自断前程。
“小姐”出没“农家乐”,从一个侧面说明“农家乐”的经营服务形式太单一死板,亟待拓宽。如今很多地方的“农家乐”,不外乎“在树阴下打麻将和扑克”、“吃吃农家饭”、“晚上看电视”等等老套的娱乐形式。如果说当初人们喜欢农家乐仅仅喜欢一个“农”字特色的话,那么如今随着人们对农家乐新鲜感的丧失,人们更盼望“农家乐”的服务能够附加更多的健康、新鲜的形式,比如,完全可以适应人们对运动娱乐的需求,提供乒乓球、羽毛球等因地制宜的娱乐形式。
“小姐”出没“农家乐”,也说明政府管理的缺失。“农家乐”作为一种随时随地的方便旅游方式,对于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和缓解黄金周的旅游压力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政府部门仅仅注重大旅游项目,往往忽视了“农家乐”这种小旅游形式,缺乏科学的规划、切实的经营指导和监管,使“农家乐”的发展处于无政府和自由无序状态,主观上纵容了“小姐”出没“农家乐”现象的发生,阻碍了“农家乐”的健康发展态势。
“小姐”出没“农家乐”不是“小姐”的事,也不完全农民的事,关乎“农家乐”的长远发展,迫切需要政府的介入,只有这样,“小姐”出没“农家乐”现象才会被遏止, “农家乐”才有生命力。否则,“农家乐”健康发展前景堪忧。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