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学——在家接受爱与自由的教育,十年前,被誉为“童话大王”的童话作家郑渊洁为儿子作出了惊人的决定。十年后的今天,童话大王的儿子长大了,作为父亲的“试验品”,他究竟长成了怎样的一个青年?《南方周末》昨日就此作了长篇报道《童话大王的“现代私塾”》。
对挑战现今教育模式的名人,媒体自然有着格外的关注,挑战的结果如何呢?对其成果,我想还是留给教育方面的专家去质疑和赞许吧。笔者对此事要说的是,就算郑渊洁最终被证明其决策是成功的,他的过程也是永远无法被复制的,无法复制将意味着其只是一个个例,不能推而广之,更不能被作为否定现在教育模式的典型案例。原因无他,只是因为郑渊洁本就不是“普通人”,既然不是“普通人”,那么他所践行的这种“家庭教育”的模式自然就不能推而广之到“普通人”,因为“普通人”无法具备“郑渊洁式”的家庭环境——经济上富足,思想上开明。笔者并不否定郑渊洁的教育理念,实际上,郑渊洁有着很好的教育理念,笔者只是认为郑渊洁具备了家庭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从而让自己变得很“勇敢”,而普通人却无法如此“勇敢”。
从为儿子自编教材、聘请退休的高级教师到亲自操刀教授儿子写作,从18岁之前满足儿子所有需求,借10万元给儿子炒股、买奥迪A6给儿子作为生日礼物到授权给儿子主办《皮皮鲁画册》,一个父亲给了儿子自己能给的所有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怀,也让儿子能有着和其他孩子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在18岁脱离父亲经济依靠时,已经懂得了什么是创业也开始了创业。创业需要资本,尽管郑渊洁尽量让儿子独立,可其对儿子的支持还是给了儿子一百分的信心,试想,一个身无分文、家庭负债累累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又能从何而来?冒险的代价谁能承受?其实,从记者对郑亚旗生活采访的片断中我们总能看到其背后有着郑渊洁的身影。还是郑亚旗辞职(为了办《皮皮鲁画册》)时和同事的那段对话可以给我们以某种启示:“太牛了,郑渊洁的授权都能拿到。”——“因为他是我爸。”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郑渊洁”,共找到
39,041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