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美国前大使威尔逊因为呈报的调查报告被故意忽视,一怒之下将布什政府歪曲情报夸大伊拉克核威胁的内幕搬上《纽约时报》。没过几天,威尔逊夫人是中情局秘密特工的消息就被媒体公开,威尔逊夫妇当即断定这是布什政府的蓄意报复。
在美国,泄露秘密特工的身份是一项犯罪行为,有民主党议员指出这无异于叛国,白宫随后也被迫做出承诺,一旦查出真相将解雇泄密者。但因泄密案调查通常手续复杂,进展缓慢,故在当时没有引起新闻界的足够重视。但前不久,有媒体透露,涉嫌故意泄密者是布什高参卡尔·罗夫,于是这个被称为“特工门”事件的丑闻再度被炒上了天。
法院介入后,由于当时进行报道的《纽约时报》记者米勒和《时代》周刊记者库珀一直拒绝提供消息来源,调查进行得相当困难。后来,库珀因向法院妥协而免去牢狱之灾,米勒则因继续坚守操守被判入狱,但这已无法阻止真相的公开。7月10日,《新闻周刊》披露泄密者就是卡尔·罗夫,随后《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与《时代》周刊也纷纷将矛头对准布什的这位心腹。但布什表示,自己仍然相信罗夫,同时还在媒体面前故意表现出跟军师的亲密无间。
这场官司表面看来是被出卖者和泄密者在角力,但整个事件折射出的更多是媒体和政府间的恩恩怨怨。美国媒体历来被捧为三权之外的无冕之王,他们也为自己有能力提前宣告越战结束、推翻尼克松、迫使国防部公开机密文件而感到自豪,但他们需要信息资源。每个记者都梦想能发现第二个“水门事件”,但没有“深喉”的帮忙,他们去哪里获得那些不为人知而又人人想知的内幕呢?在相互依赖中,媒体的偏好相对容易掌握,如遇到善于公关、可以在谈笑间“一不小心”透露出“惊天内幕”的政客,自认为独立公正的记者被牵着鼻子走还会偷着乐呢。
布什政府一贯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作为布什的左膀右臂,罗夫更是玩转媒体的行家里手。2000年大选时,传言布什原本酗酒成性,有人也故意泄露了一张布什在酒吧里裸体狂舞的照片,在预料中的查无实据后,选民的担心反倒变成了同情。2004年大选时,CBS主播急匆匆播出了一份来历不明、伪造痕迹明显的布什逃兵役记录,被激怒的选民不仅堵住了反布什者的口,还终结了这位名嘴的职业生涯。诱敌深入、点到为止,这很符合罗夫的风格。
在这些游戏中,没有罪行,只有受害者。但这次,罗夫的把戏终于露馅了。如今,民主党已抓住媒体提供的机会,呼吁罗夫下台谢罪。但新闻界还沉迷在维权思维中。“记者无疆界组织”已就米勒被判刑一事发表声明,谴责美国严重违反国际法,创下危险先例,带来了美国与世界新闻自由史上“黑暗的一天”。但美国的新闻人是否已意识到,自身也存在逐渐沦为政府棋盘上一颗“长着眼睛”的棋子的危险?身陷囹圄依然坚守记者信条的米勒,在看到幕后操盘手的这些把戏后,会作何感想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 刘卫东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特工”,共找到
8,177,399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