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今年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报告披露了医院、学校等一些公用行业存在的问题。比如,医院采购中收取折扣、回扣现象普遍;有些医院违规收费是主要问题。据业内人士介绍,医院高负债、外包与高收费被很多人认为是医院这个复杂体的“三宗罪”。一些医院将科室承包给个人后,除承包费用外,承包者聘用医务人员、购买设备,甚至采购药品医院都不过问。而开大处方、多赚钱是那些“老板”反复强调的“中心工作”。
一些公办医院将一些科室外包给一些不具有资质的人经营来增加收入,而这些经营者又把这些费用转嫁给患者,加重患者的负担,这在目前的医疗服务市场具有普遍性。某些承包人利用医院的名誉大肆发布虚假医疗广告,欺骗消费者,又衍生出其它的问题,加上乱收费问题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导致违法违规问题严重。事实上,不仅一些医院如此,其它一些公用行业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公用行业存在的问题已经危及到了社会公正。
然而,一般情况下,人们除了关注体制问题外,却很少关注公用行业的道德问题。比如乱收费现象,多是指责这些单位违规违章,很少提及这些单位存在的道德缺失。事实上,公用行业担负着为公众提供普遍和公平服务的责任,公益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如果这些公用行业不去履行自己的主要职责,不立足于改善行业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而是将工作中心放在利用国家的资源谋取小集体或者个人的利益上,这就可能发生道德冲突,导致道德风险。现在有些公用行业,应该做的不去做,即使做了也是消极去做;不应该做的,却积极去做———这种现象在损害行业形象和信誉的同时,也践踏着职业道德,败坏了社会风气。
“院中院”、“科中科”,收取回扣和违规收费,这在一些医院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这些医院一方面享受着国家的财政补贴,一方面利用占有的国家资源谋取小集体和个人利益。与此同时,一些公办学校也一方面享受国家的教育拨款,一方面却千方百计巧立名目变相违规收费,利益驱动有时候甚至发展到了不惜违法的程度。而在另外一些公用行业,服务项目没有增加、服务水平没有提高,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提价,似乎增加收入成了最重要的目标。所有这些,显然与公用行业的宗旨相去甚远。提高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公平被放在了次要地位,与其对道德与责任的漠视有着必然的联系。某些公用行业经营者将本单位和公用行业的社会道德与责任弃置一边,热衷于小集体的利益,如此这般,公用行业又如何体现社会公共利益,如何保证社会公平和公正?
应当指出,公用行业是为全体公民提供普遍服务的,承载着国家的信誉,其任何的不当行为都可能对社会公正产生危害,都将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解决公用行业存在的问题,不仅要解决诸如体制、机制这样的根本性的问题,也应当解决公用行业的经营方向及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对于公用行业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不仅要处罚单位,而且要处理负有领导责任的个人。只有这样,类似的违法违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公用行业”,共找到
66,466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柳剑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