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与国际接轨”成为时下流行话语。等级认证、价格涨跌、教育学习、语言文字等等都在与国际接轨。此“国际”大抵是对欧美等先进国家而言,既是先进国家,其标准、规则、惯例自有其科学先进之处。因此,笔者不反对与国际接轨,有些国际公认和遵循的游戏规则,哪怕是暂时忍痛,我们也要交学费“接”上去,否则吃的苦头不知是“接轨”成本的多少倍。
但是中国人的毛病就在,一好百好,一坏就一无是处。一说国际接轨好,就当个宝,一哄而上,不管需不需要接,不管接不接得上,也不管接上了国际之轨,会不会与我们的现实和传统脱轨,一应“接”之。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乡下老汉进城找不到厕所,而厕所正在他不知路过了多少遍的地方,只是上面赫然写着man或women。据说用英文标示厕所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可是与这样的国际接轨实在没有意义,差点没把人活活憋死!
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很暧昧的词。我们的一些智识者,做学问、搞研究根本就没有深入中国实际,特别是中国下层,从而对中国下层情况只知皮毛,或一无所知,却常常在国外跑来跑去,洋话听得多了,竟以为月亮真的是国外的圆,希望中国一味洋化才好。可是全盘西化是不能提的了,于是弄出个“与国际接轨”的词来,堂而皇之,大行其道。去年在上海落幕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聚集的学界精英尽管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但“禁说”中文,理由是与国际接轨。在笔者看来,如此接轨,不但“歧视”了自己,而且在“接轨”中偏离了自己的轨道,得不偿失。
对中国的平头老百姓而言,他们并不知道国际上有什么“规则”、“惯例”,也不明白与国际要接什么“轨”。这就为某些利益集团借接轨之辞,行脱轨之事提供了机会。他们用“与国际接轨”来吓唬老百姓,打着“接轨”的旗号,名正言顺地做“脱轨”的事。比如,国内油价上涨说是与国际接轨的原因,可是降价时长时间与国际脱轨;飞机票价倒是与国际接轨了,但空难赔偿标准又与国际脱轨,一条命才值几万元钱,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东西没有出售前,服务好得与国际接轨,售后服务却又与国际脱轨。凡此种种,不过是以国际接轨为幌子,为自己捞脱轨的利益,无怪乎老百姓要骂:“接个什么鬼!”
我们在与国际接轨当中,既要谨防嘴巴上的国际接轨与行动上的国际脱轨,又要谨防国际接轨与自己优秀传统脱轨,特别是在文化上,要慎之又慎。鲁迅曾强调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其实,在全球一体化冲击民族文化的时候,很多国家都在为保护本国文化的独特性而努力。与国际接轨需要“拿来主义”和“民族主义”,有时,国际惯例与国内惯例并非天壤之别,只是“性相近”而“习相远”罢了,不必一味追求形式。记得2002年APEC会议上,我们就没按“国际惯例”穿西装革履,而是来了一回“国内惯例”———穿唐装,这没有什么不好!
( 责任编辑:柳剑诏 )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接轨”,共找到
3,809,96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