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三河市人民法院通知年过半百老汉改名:一份5页判决书竟错达80处,“反工”、“牌扁”、“瑕庇”、“堪验”等大量错别字充斥其中,“原告还主张”写成“原告不主张”。 除了判决书错误百出,还有花样繁多的收费白条,其中有的名曰送卷费、有的名曰印卷费……不一而足。(7月30日 人民网)
三河市人民法院办公室负责人称,“你们提这事有什么意义?其实没有别的问题,当时太匆忙,书记员急着下班,判决书打出来没校对,就是个责任心问题而已,何必小题大做。”此外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向媒体反映情况的这些当事人是一伙别有用心的人,他们故意与人民法院作对。他说,现在法院的威信这么低,跟媒体有很大关系。他认为,有错必纠的提法本身就不对,纠错必然造成法院声誉的受损。
自身的办案水准不够,不想着承担责任来减少负面影响,反倒以为媒体监督有问题,真是岂有此理。既然有错就应该纠正,却以为“有错必纠”的提法有问题,如此常识性的东西居然还搞不明白,真不晓得这些人是怎么进了法院工作的。从不久前的一篇报道中得知,《法官法》实施十年来,法官队伍的素质结构明显优化,全国法官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从1万余人增至9万余人,占法官总数的比例从6.9%提高到51.6%。然而,三河市法院一份5页判决书竟出错达80处之多的事实说明,目前的法院管理水平和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虽然法院办公室负责人不一定是法官,但从一个侧面不正反映出,该法院的整体素质状况吗?从三河市法院办公室负责人的一席话中,我们不难得出该法院为什么会拿法律当儿戏,为什么会出现“低质判决书”,为什么会出现花样繁多的“收费白条”的结论了。
卢梭曾说过:“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当年过半百的王老汉收到三河市人民法院要求他改名的“通知”时,他的内心岂止是酸楚和怨怒;当当事人章天啸拿着错达80处的判决书找到三河法院质问:“你们发的这叫什么判决书?”却得到这样的回答:“这不算什么问题,人民日报还有错呢。”这时章天啸的内心又岂止是哭笑不得。司法是主持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人们不仅要问,以三河市人民法院这样的道德水准、法制理念和业务水平,能替老百姓主持公道吗?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法院”,共找到
18,414,442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