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甘肃兰州市“报刊亭拆除风波”在当地引起了广泛争议。6月30日,五泉街道办事处、兰州市城关区环卫局组成的综合执法队,开着铲车,直奔高女士的报刊亭,要强行拆除。高女士拿出邮局提供的相关手续,然而执法人员根本不予理睬,也不顾高女士再三哀求,强行用铲车把高女士经营的报刊亭压扁。就这样顷刻间一个外观整洁漂亮的报刊亭被碾压成了一堆废铁,玻璃、书报撒落一地。随后执法队又开着铲车,奔向其他的书报亭、蛋奶亭、电话亭等临时建筑进行报废拆除。
众所周知,报刊亭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肩负着传播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重任,承担着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责任。报刊亭虽小,却事关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我们注意到,高女士的报刊亭“手续都是兰州市邮政局统一办理的,经营3年来‘占道费’等各种费用都按时缴纳,是合法经营的”。但就是这样一座合理合法的公益设施,最终还是被强行拆除了。原因何在?从执法人员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端倪,“这次集中整治,上级政府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组织实施比较仓促,难免有错拆漏拆。”
一句“错拆漏拆”,道出了当前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急躁症。这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各地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在政绩和形象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地方官员患上了“城建急躁症”。其结果经常出现“刚开工就下马”、“刚建成就拆除”、“刚通车就挖路”的尴尬局面。在拆迁领域,这种急躁症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拆迁中,有的地方不提前通知拆迁户做准备,公告一出就开始拆房子;有的拆迁办法、程序等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群众对拆迁不知情;有的不按政策规定办事,对拆迁户的安置不及时、补偿不到位;有的则采取断水断电等恶劣手段强迫拆迁户搬迁,拆迁期限未到,就用推土机强行推倒还有人居住的房屋。兰州市“强拆报刊亭”事件就是最好的明证。
城市建设的前提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是要让人活得更好,而不是过于追求城市的档次。实际上,真正美丽的城市,必定有一个宽阔的胸怀,能容纳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所有的人,而不仅仅是宽阔的马路、高耸的建筑、一尘不染的社区、世外桃源般的园林。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必须依据一定的价值评判标准对不同的目标进行取舍。如果一味选择“市容”,将困难群体和公共利益抛到一旁,那就失去了城市建设的本身要义。
《华南新闻》 (2005年07月18日 第二版)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报刊”,共找到
5,039,135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