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徐放鸣因涉嫌受贿5万元被批捕。对此,与徐很熟悉的一位专家认为,徐放鸣禁不住金钱的诱惑,与现行的制度有一定关系,比如工资过低就是重要因素之一 。(7月6日 《法制早报》)
笔者注意到,任何一名贪官落马,坊间都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有为之惋惜的,有称之罪有应得的,也有漠然视之的。对徐放鸣的落马同样如此,有同事评价他“权力很大,还有着很光明的前途”,是 自毁了“光明前途” 。然专家分析是因工资低才将一名“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憋”成财政贪官,如此权威说法莫免荒唐无知,更无说服力。
长期在基层工作,笔者或许是孤陋寡闻。然笔者深知在省市县一级,财政部门是最吃香的单位,尽管职位不高,权力却不小,不少人都是削尖脑袋往里钻。据一位在市财政局工作的朋友透露,其每年的福利奖金便比一般人要高出3至5倍。因而,在干部调整时,从未见财政部门的人主动想出来,既使他们在外说财政管理如何如何严格,却依然乐在其中。如此,只能说明在现段财政部门仍是官员工作的“首选”目标,不外乎就是待遇好。
当然,在此并不怀疑财政部的管理制度严格。然不可否认的是,按现行的福利制度来说,财政部相对于其他单位福利好、待遇高,这是一种事实。倘若说他们因工资低而“憋”出贪官,这显然是自打嘴巴,糊涂人说混帐话。按如此逻辑,所有低待遇的官员早就“憋”成了贪官,何至于徐放鸣最终成为“多年来财政部涉案的最高级别官员”?
贪官落马,不从机制上找原因,不从思想根源上找问题,却将症结归咎于工资低,这是剖析问题还是为贪官腐败寻找借口?让人犯疑。从已查出腐败案件来看,任何一名贪官都是私欲膨胀所致。“常在河边走”,没有过硬的思想素质,缺失“淡泊明志”的自律观念,“湿鞋”也就是再正常不过了。徐放鸣自不例外。
低薪“憋出”财政贪官,这是反腐的一种荒谬论调,是对反腐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一种肤浅认知,值得注意。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贪官”,共找到
2,863,785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