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是一场音乐史上的盛事,也是一场用歌声记录历史的盛事。当全球10个城市同时响起消除贫困的歌声时,这些歌声不只是快乐心情的写照,更是整个世界含着眼泪的微笑。
7月2日,从伦敦、巴黎、柏林、罗马、凡尔赛,到费城、巴里、东京、约翰内斯堡、莫斯科,10个城市同步举行名为“击活8国”(Live8)的消除贫困音乐会。
全球音乐人第一次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不分信仰,不分唱法,用音乐讲述整个人类对消除贫困寻找公正的理解和期望。此时此刻,全球音乐人对自身责任赋予了新的内涵,也为即将召开的西方八国首脑会议营造了新的公共舆论。
曲可以载道。当麦当娜、U2等国际乐坛巨星,放弃金钱,为远隔万里的陌生人歌唱,这一举动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世界性人文主义关怀。当生命、平等成为21世纪音乐的主题时,源自西方历史中的人文主义传统,从艺术家手中发源之后,今天又回到了艺术家的身上。
这场音乐会,也为全球公共空间的形成增添了新的色彩。全球公共空间的形成,从目的上是为了修正在发展过程中影响整个人类和谐的误差,拯救那些在饥饿和死亡边缘挣扎的同类。音乐人在全球公共空间中,不但关注整个人类的生存状况,准确把握了世界的主流民意,而且表达了大众的期盼,给听众带来了真正的“福音”。
通过这场音乐会,艺术家们用音乐告诉世界,消除贫穷与死亡依然是今天的全球化“大道”。而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其间。尽管全球化带来了贫富差距的增大,但是全球10个城市同步歌唱消除贫困,其实正是全球化的另一个果实。历史不可阻挡,但历史的负面影响却可以避免,当全球化真正均衡世界各国的发展,并指向普适的终极目标时,这种全球化才能像歌声一样,能让每个人感到幸福和快乐。
以全世界音乐人的名义,歌声成为了人类通向消除贫困彼岸的航船,音乐人为了解决全球发展不均衡问题站到舞台上。他们不但生就一副对音乐的天分,更富有对人类的热肠。他们想用音乐告诉整个世界,经济是今天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但只有人,才是这个浪潮的受益者。失去全球受益者的经济,就像失去了听众的音乐,不再承载幸福。
遗憾的是,我们仍然没有在这个舞台上,看到中国音乐人的身影。在全球同步音乐会上,歌星们身上所具备的人文主义关怀,其实正是今天中国音乐人在公共舞台上同样应当具备的。他们被赋予了关注、敬意甚至是崇拜,他们同样应当被赋予使命、责任和良知。对消除贫困这样一个历史叙述主题,中国音乐人的缺席不但是世界的一种遗憾,也是他们修炼自身的一次缺席。
就像任何音乐都可以让人感到快乐,全球化也应当让每一个人都感到幸福。这是音乐人走在政治家之前的理由。因为乐感与幸福,实在太相似了。今天的世界,少数人已经不能再决定多数人的命运。在精英政治之外,整个世界的思想都指向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贫穷、饥饿、失业。
音乐人是他们中最敏感的群体,他们不但为整个世界率先触摸到快乐,也应当为整个世界率先感受到沉重。
我们应当感谢全球音乐人给我们带来的人文精神。20年前,鲍勃·格尔多夫奏响“拯救生命”大型演唱会,他告诉人们,贫困问题正在日益损害我们的世界。这之后,政治家们终于开始为穷国免债务和增加援助思考。20年之后,鲍勃的同仁和后代,再次奏响反击贫困的乐章。它告诉我们,全球公众表述共同诉求,寻找公平和正义的过程,永远充满激情和歌声。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