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官方首次评选出“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其中迟到旷课、践踏草坪、过度亲密等位列其中。6月30日,记者在北大三角地的橱窗里见到了这些不文明行为的漫画展板(7月1日《法制晚报》A04版)。
大学生曾被誉为“天之骄子”,也始终被家人及社会寄予厚望,大家都希望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培养,不仅在知识层次上上一个台阶,在思想、道德、境界、修养等方面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因为作为大学生,毕竟属于高知识层次的群体,在掌握为社会服务的本领的同时,也应当展示出一个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都不拘小节,都以那些“不文明行为”为伴,甚至为荣,那我们的大学生还有什么资格去引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还有什么资本去发挥作为大学生所应有的社会示范效应?
我们应当看到,一旦大学生在大学中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予以转变。比如迟到早退、旷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大庭广众之下过度亲密等不良行为,经过大学四年的“习惯养成”,相信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时半会是不会扭转过来的。
当然,就目前来看,“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在现实社会中也普遍存在。但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这些“不文明行为”在大学生身上应当是遭到抵制或者是唾弃的,毕竟作为大学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对社会文明史的发展应当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大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学到知识,却丢掉了修养,拿到了文凭,却失去了文明,那这样的大学生就不值得信赖,甚至还会被社会公众“另眼”相看。
文明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靠点滴养成的。一个人要想始终保持文明的形象很难,不仅需要信念的支撑,而且需要实践的检验。但是一个人要想做一些不文明的事,或许就在一念之间。笔者在此并不是在苛求我们的大学生,笔者只是想给大学生们以善意的提醒,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未来文明的传播需要大学生们来实践,而社会不文明行为也需要大学生们率先来抵制。如果大学生们都难以承载起倡导文明、践行文明的重任,那我们的社会文明发展之路岂不是更加布满坎坷?岂不是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
因此,北京大学评选出的“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这一举措,不仅值得赞赏,而且也值得推广。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文明行为”,共找到
145,056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