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到乡下去,与一位熟悉的村干部聊天,他毫无掩饰地对我说,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少数村干部和一些“冒富大叔”都想“潇洒一番”,享受一下“特殊娱乐”。他说,进城人生地不熟,不保险,不如“坐等成交”或“守株待兔”。就是说,他们欢迎“小姐”下乡来。
的确,近几年主要攻打城市的“小姐”们,由于城市扫黄打非形势严峻,她们活动的“市场”变的越来越小,就把触角伸向了具有广阔活动空间的农村。有的把自己打扮成“生意人”,有的伪装成“调查员”,还有的冒充“女干部”等等。她们能说会道,花言巧语,招数繁多,在加上“美丽动人”,拉拢村干部、俘虏“冒富大叔”基本是“百发百中”。起初,有的“小姐”一般是夜幕降临的时候才“悄悄进村”,后来干脆就在光天化日之下“长来长往,出入自由”。有的还与村干部和“冒富大叔”交上了“铁哥们”,甚至关系“公开化”。有的村干部还洋洋得意地吹捧自己“有本事”;“冒富大叔”更得意忘形地夸自己“只要手里有钱,小姐不请自上门!”
他们不把这些看作是违法乱纪的事情,认为是“生活小事儿”,不必指责和追究。上边“风声”紧了,就“收敛”点儿,一般情况下,要比城市“保险”些。
上述令人见怪不怪的现象,折射出农村法制建设急需坚强,扫黄打非别把农村列为遗忘的“角落”。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的道德水准,优化农村生活秩序,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让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农村文明建设的“小姐”没有插足之空、立足之地!农村干部也要自尊、自重、自警、自律,成为带领村民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领头雁”!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小姐”,共找到
12,267,449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