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高校收费标准稳定,除了艺术等专业收费每学年在万元左右外,其他普通专业收费一般在5000元、5500元、6000元三个档。据悉,高校收费有两种,一种是学费,一种是住宿费,此外不准收别的费用。教育部要求,对不按国家规定和招生简章中注明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巧立名目乱收费或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要严肃查处,违规收取的费用一律没收。(据6月13日《北京娱乐信报》)
高校普通专业最高收费不超过6000元,这从字面上看,易让人产生一种高校收费降下来了的错觉。但掉头看看我国的许多地区,月平均工资不过是数百元,做父母的供个孩子上大学,光应付孩子的学费、住宿费,就得花去6000元。大学生也同样要吃饭、看病,正处在青春期的男女还会有更多的开销,而这些费用,无不需要做父母的供给。如此“稳定”的收费标准,并非大多数的中国百姓所能承受,这是不争的事实。
就事论事,就说说高校普通专业这3个档次“稳定”的收费标准吧,是否合理,很值得质疑。报道中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曾算过,按照现在的日常运行成本粗略计算,理工科人均培养费用一年约1.5万元,文科每年约1.2万元至1.3万元”,这给人的感觉是,教育部门做的还是亏本的买卖。我不知道这运行成本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我只知道各中小学也同样是需要运行成本的,各中学也同样有大量的寄宿生,怎么一个中学生一学期所交的学费、住宿费,再高也不过就是千元左右,而高校收费,一学期却要好几千甚至上万?是,高校的楼房更华丽,高校的教学条件会更好,但这些“百年大计”的教育投入,都能折算成运行成本,摊派到莘莘学子的头上吗?教育事关民族兴衰,急于收回教育投入,过于在意运行成本,就会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面临失学,并让民族的整体素质在若干年后出现较大幅度的滑波。
我认识一对双双下岗的夫妇,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他们日日早出晚归,含辛茹苦,也还是不能避免大笔举债。看着他们脸上写满的沧桑,以及双鬓陡添的白发,我感觉到一种锥心之痛;再听听他们的激愤之词,我心有所忧。百姓中早年鲜有人为了筹集孩子的学费,这般愁苦和艰辛。为什么进入了盛世,却越发清晰地感觉到供孩子上学的艰难,为什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核算高校运行成本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去核算一下有多少家庭因供孩子上大学而返贫?形形色色的高收费,乱收费,正在积蓄着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着想,拜托:教育收费,再也不能这样“稳定”地收下去了!
另外,“违规收取的费用一律没收”,也匪夷所思。不该收的费用,收了就该返还学生。任何部门都无权把违规收取的费用没收,之后落袋平安!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高校收费”,共找到
324,575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