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谈-新闻评论 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日月谈-新闻评论-搜狐网
评论首页 | 社会 | 时政 | 国际 | 经济  | IT | 汽车 | 文化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论坛
小调查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 瓜农含泪抛售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是否合适?
1、拖拉机进城是否不文明?
不文明,影响市容。
拖拉机进城方便了群众。
说不好。
2、这样做是否侵害了农民利益?
侵害了农民利益,伤害农民积极性。
这样做也是为了城市的文明。
不好说。
  往期调查
专栏作家

经济

柴之菁 | 薛兆丰 | 鲁 宁 方 刚 | 吴向宏 | 李子旸 冀志罡 | 郭松民 | 易宪容

文化

朱学勤 | 葛剑雄 | 雷 颐 袁伟时 | 张远山 | 薛 涌 朱大可 | 徐友渔 | 熊培云

体育

方 肇 | 毕熙东 | 舒桂林 张慧德 | 于 嘉 | 贾志刚 周才鸿 | 陶 伟 | 李 珂

热点回顾
·吃喝嫖赌齐全的阜阳法官
·
警察为何被警察打死?
·他们该不该被女老板罚裸站
·“小姐”进村说明了什么?
·站在街上就是“卖淫女”?
·小姐出没农家乐让人难乐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警察如此作为让人悲哀
·房子七十年后怎么办?
·“强奸幼女”竟然合法?
网友评论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女兵裸浴当卖点有辱经典
·为文革博物馆的民间性质叫好
·小泉会“浪子回头”吗
·不能放过刑讯逼供的人
·逼迫女同学手淫的悲剧
·张在玉的“死而复生”体现了司法公正?
·你赞成裸体播新闻吗?
·书记该先追车还是先救人
·自考生是北大的失败?
·你会歧视河南人吗?
您现在的位置:搜狐首页 » 媒体评论 » 社会评论 » 可怜社会差距拉大下的父母心

可怜社会差距拉大下的父母心
作者:许博渊 来源: 环球 Star.news.sohu.com 2005年6月1日16:27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无庸置疑,孩子的学习是中国大多数家庭的头等大事。现在,不少为人父母的,甚至放弃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在孩子学校附近租房居住,全方位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监督学习。眼下高考在即,中国千千万万家庭又进入了临战状态。

  对此,有媒体认为,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是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要他们为自己和家庭争光;而西方父母则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孩子18岁后,父母就任其到社会上去闯荡。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哪有不希望孩子幸福的父母?只是爱的形式不同罢了。可是,为何这父母之爱的形式如此不同?

  媒体上的批评不无道理。中国漫长的农业经济历史造就了一系列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在农业社会,家庭既是生产单位,又是消费单位。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个人利益与家庭和家族利益密不可分。做父母的都指望孩子金榜题名,使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显赫起来,增强与其他家庭和家族的竞争力。

  而西方没有出现中国这样坚固的宗法社会,西方人的家庭观念和家族观念没有中国人那么深厚浓重。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化大生产代替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家庭对社会的作用削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家庭观念受到进一步冲击。近代以来,家庭更渐呈解体之势。家庭观念淡薄,就不会把孩子当作家庭的生产力资源,当作父母的财产。

  另外,西方人比较看重个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以及冒险精神和独立意识。受这样的文化熏陶,他们对孩子不溺爱。因为溺爱不利于培养孩子闯荡社会和闯荡世界的能力,是毁了孩子的前程。所以,放弃自己的事业去陪成年儿女读书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完全不可思议。

  那么,中国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为何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这么高,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望子成龙的心情就如此日盛一日地体现出来了呢?

  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较为明显。同时,世界经济正经历着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的时期,知识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在个人前途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比拟的。在经历了建国后30多年的平均主义之后,人们突然面对多种前途和多种选择的局面,面对由农业经济直接向知识经济的跨越式前进的时代,所受的心理冲击无疑是重大的。

  今天,每个孩子都面临着无法回避的选择:要么考名牌大学,然后出国留学,获得高学历和专门知识,从此进入上流社会,要么到建筑工地打工,居无屋,食无肉,风吹日晒,筋疲力尽,还要遭受包工头的百般盘剥。

  社会上学历至上的风气也达到了荒唐的地步。民国时期,小学没有毕业的人,如果有真才实学,可以做大学教授。如今,手拿大学文凭的人未必能找到一份工作,遑论没有文凭。社会保障体系又不健全,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生存都有问题。这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光宗耀祖了。“生,还是死,这是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哈姆雷特的困惑在广大中国青年面前再现了。

  如果少男少女们能自觉意识到这样严峻的挑战,也就不会有众多父母为他们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了。偏偏这一代人从小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大多已经失去了独立面对现实的能力和心智,而电视和网络又把他们带入了现代社会。他们较少家庭责任感,却一味地追求自由,追求现代派的潇洒,把父母的关爱当作束缚自己的枷锁。父母越关心,他们就越反感。而做父母的往往痴心不改,孩子越不理解,就越关爱;孩子越是努力摆脱自己的控制,就抓得越紧。

  在一个翻天覆地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各种文化之间激烈地碰撞着。在家庭这个小天地里,家长的传统意识与子女的现代意识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以至于时不时地有孩子不堪心理重压而选择了死亡,结束了自己的“痛苦”,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一个非常时期,也是一个存在精神危机的时期。但是,高速飞驰的列车不会因为车上一部分人失去了平衡而停滞不前。历史将继续前进。人们所要做的,是如何保持平衡,并帮助孩子们保持平衡。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进而步入富裕社会之后,社会环境将得到改变,文化也将随之改变,一些问题将得到解决。当然,新的问题又将产生。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人生。文/许博渊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父母”,共找到 16,667,077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

央视名嘴为何如此恶俗   >>>进入评论频道,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 【关闭
■相关链接

  •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成功(06/01 13:46)
  • 革命旧址竟香火旺盛 谁该蒙羞?(06/01 09:35)
  • 谁给了雀巢散布“新闻稿”的权力?(06/01 09:35)
  • 学术发展不应排斥冠名筹款(06/01 09:33)
  • 不能让武校成滋生暴力的温床(06/01 09:33)
  • 当哗众取宠成为一种流行病(06/01 09:32)
  • 家长应学会拒绝“儿童劫”(06/01 09:31)
  • 中国人何时才能远离野蛮(06/01 09:02)
  • 孩子成长还有多少不健康隐患(06/01 08:46)
  •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