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腐败被公开审理的兰州市原副市长杨在溪涉嫌受贿一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公审前在接受检察机关调查时,杨在溪是这样交代的:这几年,我逐渐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着退休,就想把身后事安排得好一点。
这一“安排”不要紧,几年间,他便利用职权,先后15次为自己“安排”进人民币193万多元、美元9.3万元、金条12根的贿款和赃物。 最终,把自己“安排”上了审判台。“退休前,把自己的身后事好好“安排”一下” 。有这种想法和念头的 ,何止杨在溪一人,数年前,原云南玉溪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不就是抱着这样的念头,退休前一家伙给自己“安排”进174万美元的巨额公款,并由此而引发人们对59岁现象的关注。
与杨在溪、褚时健、张恩照之流的“安排”相比,人民的好公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牛玉儒,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对自己身后事的“安排”,却使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另一番境界。
2004年4月22日,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因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时被检查出了结肠癌病发。在北京做完手术的牛玉儒,感觉到自己的时日不多,便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职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开始只争朝夕的安排他尚未完成和市里以后要做的工作。就在2004年7月16日,他去世的前20多天,他还充满激情的安排着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
就这样,从2004年4月癌症病发到2004年8月辞世,短短100多天的时间里,牛玉儒用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安排”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公而忘私,舍身为民的光辉形象。
同为党的高级干部,杨在溪之流在即将告别权位时, 舍不下的是荣华富贵,为自己“安排”的是一笔笔污浊的金钱。牛玉儒在即将告别生命时,舍不下的却是百姓群众,为社会和民众安排的是未来美好的生活。两种“安排”后事,真是两重境界两重天。
各位公仆,如何“安排”身后事,请以牛玉儒为榜样:一生勤勉为人民,要留清白在人间。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身后”,共找到
0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