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长王顺日前说:“以前有句话叫‘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而现在是‘门好进,脸好看,事还是不好办’,这反映了我们办事效率低。如何改变珠海行政机关工作作风,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和市民对政府的满意程度。”
的确,不仅
仅是珠海市一家政府存在着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现实生活中,许多政府机关办事拖拉、扯皮推诿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偏离了合法、便民、快捷的服务原则。现在虽然有了政务公开等阳光措施,但在老百姓的眼里却是月儿弯弯挂树梢,看上去很美,却摸不着。
某些部门政务公开仅起到指示牌的作用。近年来各地都相继设立了政务大厅或行政审批中心,行政机关都对号入座,挂牌服务,但仍有不少是“前门指引,后门办事”。与以往相比,反而多跑了腿、多费了嘴、多交了费,老百姓对此很有意见。有的部门则事照办,但不按新文件、新标准办,政策公示定格于“驴年马月”,公示栏、网站常年不更新,隔一年两年的文件在网上公布司空见惯,甚至还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文件,不少早已废止或被新的规定取代。
笔者曾经看过一个报道,某市通过媒体公布省级支农优惠规定,可公布的时候早过了文件规定的春耕生产期间,农民们只能“望文兴叹”。再一个有些部门变成有取舍、有条件、有效益的办事,对单位有利的抓紧办,能收到钱的立即办,而需要提供服务或麻烦一些的事就推着办或拖着办。办事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灵活性不够,很多机关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很多手续需领导指示才能办,不少机关办事要拖到最后期限才给办。
《公务员法》将于明年实施,政府工作人员如何改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为企业、为基层服务,这既是党和人民的要求,也是国家法律赋予的职责。如果各地都能同珠海市提出各级行政机关的“一把手”要负起责任,单位出了问题,板子将打到一把手身上;办事不力就要问责;就要依法惩戒。果真如此,政府机关工作作风一定会有个好的转变。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