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市某高校的一名大四学生,即将毕业。这年头,像我这样的本科毕业生早就不吃香了。我家不在北京,但我特别喜欢北京这个城市的气质,喜欢它的人文环境,我希望留在这里。
不要以为我是大学生就会怎样怎样,其实我们跟农民工比起来也好不到哪儿去。在招聘会上,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特别适合的职位,还没来得及高兴就看到职位要求中有一条:要北京户口或北京生源。大悲。但是,不能就这么放弃,总得碰碰运气吧。我不死心,鼓起勇气扎进人堆,堆起满脸笑容,向那个负责招聘的人递上了我的简历。“哦,不是北京学生啊,放着吧。”人家客气的回答道。
这种歧视我早就已经不在乎了,或者说,我已经很不情愿用“歧视”这个词了,说“区别对待”可能更好一点。我知道,很可能那个负责招聘的人也没有北京户口。他“歧视”不了我,“歧视”我的是制度。
有人说北京的通讯行业也存在歧视外地人的情况,譬如说买全球通的手机号或者装固定电话,都需要北京人担保。如果没有担保,那就只能先交钱再使用。先交就先交呗,我不在乎,先存钱再花,天经地义,干吗要欠着?再说,房子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买不起,装固定电话这个问题还很遥远。
趁着没毕业,我把我的护照办好了。在北京要找到一份工作可能还不难,但是要把户口也落在北京就不容易了。要是户口被打回原籍,我像这样在北京漂着,万一以后再想出国,办护照就太麻烦了——得回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申请,然后再等上半个月,才能拿到护照。
在北京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是很多像我这样的外地人在北京的梦想。当然,我知道,没有把户口落在北京,买房的时候将会付出更大代价。没有户口买不了经济适用房,只能买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是政府提供给当地城市居民的一种福利,我在这个城市居住、工作,但不是这个城市的居民,就无权购买这个城市的经济适用房。商品房贵就贵点儿吧,好在购房手续费已经取消了。
买车是年轻人的时尚追求,现在车也不贵,买是买得起,大不了分期付款。但是,去年我有个老乡买了辆车,就因为不是北京人,他只能借朋友的名字上了牌照。如果不想把自己花钱买的车“送”给别人,另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办一个外地牌照,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办一次“北京市区通行证”。
现在好了,据说从今年3月份起,北京市交管部门开始为外地在京暂住人员办理机动车登记手续了。也就是说,我们外地人也可以在北京买车,上北京牌照了。
前面说的那些问题都好办,其实我最担心的还是以后孩子的上学问题。若干年以后,如果政策还不变,我的孩子要是没有北京户口,上学怕是要多交很多钱,什么借读费、捐资助学费、择校费等等。不过据说北京市去年9月份就已经取消借读费了,可报纸上又经常说,不交借读费可以选择的学校很少,孩子往往要到离家很远的学校去上学。看样子没有北京户口,孩子上学还是挺麻烦的。
和我有同样担心的同学不少,我们商量出了个好办法,那就是找个有北京户口的女孩结婚。北京市公安局规定,2003年8月7日以后出生的孩子,户口可以跟着父亲也可以跟着母亲。如果我“老婆”有北京户口,孩子上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