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到南宁市妇幼保健院看病,只要病人愿意多掏钱进入“特需”门诊,不但可以得到专家诊疗,还能绕过长长的排队人群,优先交费、取药……众多普通病人在“特需服务”的高收费面前望而却步。(见2005年5月9日《南国早报》)
如果这是纯粹市场化、追求最大利润、盈亏自负的私立医院所为,自然无可厚非。毕竟,当前竞争激烈,医院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一刀切的服务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必须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要。然而,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作为一家承载着公益性和福利性、本应担负基本医疗服务,属于公共医疗机构的公立医院也这么做,笔者就难免有话要说。
众所周知,公立医院一直是作为国家公共卫生医疗机构的主体而存在,肩负着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担,保障脆弱人群对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是带有公益性和社会福利性的特殊领域。这告诉我们,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是其应有的责任,而不是谁有钱就对谁服务好。然而,目前不少公立医院却越来越偏离自身的职责,普通公众并没有得到更广泛和更低廉的医疗健康服务。正如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经济与社会医学研究所雷海潮博士所说:“现在很多公立医院更像是营利性的私人公司,医院和医生考虑更多的是赚钱和赢利,完全背离了当初设立公立医院的宗旨和目的。”
就拿此次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开展的“特需服务”来说吧,顾名思义,应该是为特别需要的人服务,而事实上却只是为“有钱的特殊人”服务。为所谓的“高端”患者开辟一条“绿色通道”,他们可享受优先就诊……优先于谁?当然是普通患者;怎么优先?当然只能体现于公共医疗资源中的人力、物力使用上。这时,有限的专家教授既不能放下普通门诊住院病人的医疗,又要用较多的时间去关注有特殊需要的病人,难免会顾此失彼,最终导致“高端”患者事实上“垄断”优秀医护人员的结果。因为好的医生都去为有钱人服务了,那么普通的病人只能被动地接受较低层次的服务了。假如公共医院资源就这样被金钱所左右,配置上看人说话、随钱而走、向“高端”倾斜,那就意味着公共医疗福利的减损。不难看出,开展“特需服务”表面上看来是适应市场需要,其实是在变相地降低公共医疗的服务水平,是对普通病人的不公平待遇。倘若所有的公立医院在“特需服务”的经营中尝到甜头,以赢利为惟一目的,最后结果只能是导致医疗服务价格居高不下,普通人有病无钱无处医。
其实,我国目前的公共医疗资源还处于短缺阶段。在此情况下,公立医院哪里有精力和资源去搞“特需服务”呢?毕竟,公立医院作为“公共产品”,其最终目的不是去满足那些市场化的医疗需求,而是“普渡众生”啊!至于那些“高级的需求”,完全可由高收费、高素质的私家医院去承担和满足。
( 责任编辑:柳剑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