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一次让整个人类意识到,原来彼此摧毁生命和信仰是一件越来越容易的事情;1945年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让整个人类开始意识到,其实战争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利益或者是快乐。有的时候,战争对于胜负双方来说,都只有痛苦的回忆。
其实整个世界都拥有这种回忆的权利。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将邀请部分海内外爱国人士、抗日将领或其遗属和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参加有关纪念活动。这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应当有世界友人的参与。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泛意义上说,这场战争的胜负双方,都不是孤立的,抗日战争,也不是单纯的两个国家之间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这场抗日战争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在远东战场总兵力的78%-94%,也构成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元素。承认中国的胜利,实际上不仅是承认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的历史性贡献,也是承认世界友人在整个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对于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也是敬仰包括国民党抗日军队在内的整个民族进步力量,为了自身的主权和安宁,所付出的鲜血与生命。这是一个民族有责任感的历史观,也是一个政党的历史信誉。
历史是连续的,但是构成历史的元素总是由每一个战士、每一枪、每一次杀戮和抵抗杀戮构成的。如果脱离了历史规律,便只是重视历史的部分碎片。其实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无论不同政党的政治立场是否相同,不同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何差距,但是对于人类基本的道德与良知的捍卫,使得这场反法西斯战争在世界历史上将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联系在一起。我们仍然需要这种联系。因为它告诉我们,抛下私利,这个世界的人们对彼此都负有责任。
回到世界,也是现代国际政治史观的重要特征。在全球化的特质下,任何世界政治历史的议程,都应当以今天的目光重新评判。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意义,就是以史为鉴。因为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冷战格局,造就了超级大国,出现了足以毁灭人类数十次的核武器,但是在目前的全球政治体制下,人们对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所有共识,几乎都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回忆。
今天我们纪念战争,是为了忘记战争。这不是一个国家的忘却,而应当是整个世界对于全球性战争这种解决人类矛盾的暴力形式的唾弃。只有曾经共同经历过血与火的战友,才有资格在国际舞台上讲述和平的意义。要防止世界大战重演,中国必然要回到世界的舞台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正是要向世界证明,尽管倾一国之力可以挽狂澜于既倒,但是对于摧毁生命和信仰的世界性战争来说,举全球之功,才能扶人类道德的大厦于将倾。
人们常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战争的纪念如果仅仅只系于一国,那么这种战争无法给世界留下永不消失的记忆。而若天下皆能忘战,那么和与战的抉择也就不再是一把悬在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了。为此,我们更要与曾经帮助过我们,或者我们帮助过的人们道一声:让抗日战争也成为世界的回忆。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