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人民群众在解决问题后向我们千恩万谢,我都感到有些惭愧。很多事情是我们应该做而没有做的,或者是做得不认真、不踏实,我们怎能沾沾自喜?我们是在还账!” 这是安徽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在总结该省公安机关开展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试点活动前一阶段成效后,动情地对各级公安局长说的一句话(5月9日《法制日报》)。
这则不该成为新闻的新闻让笔者感慨良多。相信崔厅长的感言是发自肺腑的,因为他说这句话的背景足以引起该省甚至全国所有公安机关的反思和自责。自4月15日以来,根据公安部的部署和周永康部长视察安徽时的指示精神,安徽省公安机关率先在全国进行公安机关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试点工作。截至4月底,仅县区级公安局长就接待了2317起群众信访案件,已解决887件。许多信访群众千恩万谢,表示看到了希望。
我深信,如果不是情非得已,没有谁愿意千辛万苦地去上访求助。应该感激这些善良、朴实的群众,他们即便在遭受重重挫折之后,依然深深地信任着我们的上级信访部门,这种无价的信任足以让所有公安人员动容。面对此情此境,面对那还超过半数以上的未解决案件,我们的公安机关怎忍心漠视衣食父母那期待与无助的眼神?
我深信,如果不是感触良深,崔厅长也不会发出如此发人深省的感言。他之所以“惭愧”,是因为“很多事情是应该做而没有做的”,或者“做得不认真、不塌实”。比如,发生在该省涡阳县的一起轻伤案,直到受害者的哥哥发出“我今天再向局长反映一下,公安机关如再不处理,俺回去就跟那伙人拼了”的呼声时,犯罪嫌疑人才被“立即抓捕”,并供认了犯罪事实。如此一桩小事,却非要等到受害者要“拼了”的时候才去解决。作为公安厅长,他能够感到心安吗?
我深信,他们所做的一切确实是在不折不扣的“还账”,原因很简单,信访问题的形成一般源于前期工作没有处理好,一些早该解决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试想,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他们就接待了2317起群众信访案件,这些案件的背后,公安机关的前期工作欠了多少“账”?如今,他们虽然努力地解决了887件,可剩下的1430起案件的“账”又会欠到何时呢?更何况,安徽省还是“试点”,还是在“公安部的部署和周永康部长视察安徽时的指示精神”下进行的。如果没有这些背景,他们是否也能够让群众“看到希望”呢?
我深信,崔厅长的话能够引起所有公安系统相关人员的深思,并督促他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孺子牛的精神去依法办案,履行职责。我们也希望,崔厅长感言之后能够切实拿出实际行动,整顿队伍,及时“还账”并建立长效“清账”机制。毕竟,一个信访屡屡“欠账”的社会不是和谐社会。
( 责任编辑:柳剑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