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政失者在草野”,出自王允的《论衡》,这话大有旁观者清的味道。不过,知政失者未必只在草野,我更相信,知政失者还在朝中。因为他们身在官场,浸淫其中,他们才是权威,甚至可以说最知政之得失的,最知官场中的利弊的。他们身在其中,但装糊涂的人太多,所以就好像他们都是糊虫了。
知政者首先是那些上层机构,他们掌握着国家机器,利弊自然深知。但他们这些人,都是利益既得者,他们不想开口时你休想让他们开口。这并不等于他们不知,而实际上他们是深知。如果触动了某一些人的利益,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这个上层,他们不但不开口,还要缄口,还要禁止要开口的人,以此来保住既得利益。所以,就出现他们的不知“政失”。自古官场上的潜规则就是: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话不能说,处处要看上级的脸色行事,是非不能说破。不仅是对上级,同僚之间也要三缄其口,所以难得听到真话。他们与这些既得利益死抱在一起,没人想动一动,所以他们什么都“不知”。
知政失者在草野,也就是在民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群众的眼睛是亮的”,但他们只能说是管中窥豹。他们这一窥,就足以发现政失之处。他们没有人身利害关系,知则能言。他们在弊政中深受其害,他们感受得深,他们就会呻吟。这就是他们知政失的原因。他们眼瞅着那么多的社会弊端,得不到改正,他们越心急,就越显示出他们的清醒。这就是王允这话的一面。
看现在的官场中人,哪一个不知政失?在位的时候,一个个都不知政失,如果他们下台了,一个个心明如镜。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慨叹“听到下级的真话很难”,这确实是一个现象。因为下级总爱在上级面前说好话,报喜不报忧。如果那些被簇拥着的领导干部,想知政之所失,一方面要扪心自问,另一方面当离开包围圈,到人民群众中去,听听民声,就会真正知政所失。
( 责任编辑:柳剑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