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谈-新闻评论 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日月谈-新闻评论-搜狐网
评论首页 | 社会 | 时政 | 国际 | 经济  | IT | 汽车 | 文化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论坛
小调查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 瓜农含泪抛售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是否合适?
1、拖拉机进城是否不文明?
不文明,影响市容。
拖拉机进城方便了群众。
说不好。
2、这样做是否侵害了农民利益?
侵害了农民利益,伤害农民积极性。
这样做也是为了城市的文明。
不好说。
  往期调查
专栏作家

经济

柴之菁 | 薛兆丰 | 鲁 宁 方 刚 | 吴向宏 | 李子旸 冀志罡 | 郭松民 | 易宪容

文化

朱学勤 | 葛剑雄 | 雷 颐 袁伟时 | 张远山 | 薛 涌 朱大可 | 徐友渔 | 熊培云

体育

方 肇 | 毕熙东 | 舒桂林 张慧德 | 于 嘉 | 贾志刚 周才鸿 | 陶 伟 | 李 珂

热点回顾
·吃喝嫖赌齐全的阜阳法官
·
警察为何被警察打死?
·他们该不该被女老板罚裸站
·“小姐”进村说明了什么?
·站在街上就是“卖淫女”?
·小姐出没农家乐让人难乐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警察如此作为让人悲哀
·房子七十年后怎么办?
·“强奸幼女”竟然合法?
网友评论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女兵裸浴当卖点有辱经典
·为文革博物馆的民间性质叫好
·小泉会“浪子回头”吗
·不能放过刑讯逼供的人
·逼迫女同学手淫的悲剧
·张在玉的“死而复生”体现了司法公正?
·你赞成裸体播新闻吗?
·书记该先追车还是先救人
·自考生是北大的失败?
·你会歧视河南人吗?
您现在的位置:搜狐首页 » 新闻评论 » 国际评论 » 伦敦爆炸能否改变世界反恐格局

伦敦爆炸能否改变世界反恐格局
作者:杨耕身 来源: 红网  Star.news.sohu.com 2005年7月8日12:02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欢呼的香槟被爆炸的硝烟所取代。7月7日,命运给伦敦人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伦敦市民就经历了从申奥成功的狂欢之峰跌入恐怖爆炸袭击的惊魂之谷。当天下午,伦敦发生6起以地铁和公共汽车为目标的恐怖爆炸袭击。

  17时许,英国内政大臣查尔斯·克拉克称伦敦的多次爆炸引起了“严重伤亡”。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此发表电视讲话,指出这是一场“野蛮的恐怖袭击事件”。

  就像任何一起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许多国家都纷纷发表声明一样,伦敦爆炸事件也不例外。正在苏格兰参加峰会的八国集团宣布,伦敦受到攻击,也就是他们所有的国家受到攻击,他们将与英国同仇敌忾。八国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国家的攻击,而是向所有国家,任何一个地方的文明人民的挑衅。”欧洲议会议长何塞·博雷利指出,“我希望向英国人民表达团结一致的信息。我们所有人都将和你们站在一起。”等等。

  在恐怖主义面前,因为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面对着这样一种选择:要么一起抵制共同的敌人,要么“一个个地失败”。也正因此,在世界经历过漫长的冷战之后,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安全及政经秩序的深刻命题。但是,当很多国家都表示将与伦敦或英国人民站在一起时,是否真的意味着我们必将开启或迎来一个反恐新时代?但至少现在看来,一个真正同仇敌忾的世界新秩序可能仍然需要付出期待。

  几年前发生在纽约的9·11事件,曾让学者惊呼“一个新时代开始了”。从这一标志性事件开始,的确发生了一些值得称道的变化,比如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一些盟友或联盟国家迅速集结,曾经的敌对者也变得亲近起来。但在9·11事件过去已近四年后的今天,这个世界到底改变了多少?伦敦爆炸事件仍发生了,与此同时,一组数据也可以给我们一个参考:在9·11事件后三年的时间里,全球总共发生了2929起和恐怖主义相关的伤亡事件。其中到2004年9月8日,当年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就达到1709件。而在这些惊人的数据背后,更加紧迫的现实是,国际社会还远远没有就反恐达成共识。

  面对恐怖主义,国际间不可缺少一种新的系统整合。但是正如学者指出的,用什么来建立国际新秩序?要建立谁人的国际新秩序?是发展多极世界的合作共存,还是单边主义孤军冒进?对所有这些问题,国际社会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与此同时,近年的国际反恐行动也呈现出一些根本的不足,比如,一些国家的反恐行动重“打”不重“治”,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难以消除;缺乏制度化机制化的国际反恐体系;部分国家在反恐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一些国家采取“以暴制暴”的行动,给无辜平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灾难,也激起了新的民族仇恨等。毫无疑问,这种种因素不仅使一个新秩序的构建因陷入长期的利益博弈而无法真正聚集合力,同时也给恐怖主义留下可趁之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指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精神和知识领袖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如果不能,文明之间将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演变成为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即全世界向野蛮状态的倒退。在全世界都不能不面对恐怖主义的时候,我们希望一个真正精诚与团结的新秩序出现。我们希望,伦敦爆炸事件能够成为一个全人类避免“向野蛮状态倒退”的标志性事件。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伦敦爆炸”,共找到 84,619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柳剑诏 )

央视名嘴为何如此恶俗   >>>进入评论频道,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 【关闭
■相关链接

  • 恐怖袭击: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07/08 12:01)
  • 伦敦安全隐患多:伦敦遇袭不可避免?(07/08 11:33)
  • 恐怖大本营转移 反恐远未有穷期(07/08 11:31)
  • 伦敦遭受恐怖袭击 阵痛之后是长痛(07/08 11:29)
  • 伦敦恐怖袭击撼动世界格局(07/08 10:02)
  • 恐怖袭击为何降临伦敦(07/08 09:57)
  • 美国为何要放弃“双打”(07/08 09:13)
  • 伦敦:奥运平民化胜利的象征(07/08 09:11)
  • 大法官不是总统的人(07/07 09:59)
  •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