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美国军方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同时打赢两场战争”战略,可能将寿终正寝。美国国防部目前正在利用四年一度的防务报告修订之机,对“双打”战略重新进行可行性评估。
美国的“双打”战略始于冷战结束以后。当时,由于军事上失去了“门当户对”、“棋逢对手”的“玩家”,山姆大叔认定自己已处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位置,一时睥睨全球,目中无物。
然而,美国通过战争向世人昭显其强大军事实力的同时,也意外地暴露出它的软肋。这种软肋由于美式战争“一低两高”的特点而显得愈发突出。所谓“一低两高”,是指超低水平的人员伤亡、高技术支持和高资源消耗。
就“一低”而言,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至布什宣布战争基本结束),美军每场战争损失人员都仅在百人左右,科索沃战争更是未失一兵一卒。就高技术支持和高资源消耗来讲,伊拉克战争中数字化技术的全方位运用,确实让美军如虎添翼,大显神威,与此同时,美军在战场上天文数字般的经济花费也令人瞠目。
本来,美国富甲天下,又在科技上占据全球制高点,因此“一低两高”本应为美军添光增色才是。但凡事过犹不及。由于“一低两高”越来越走向极端,美军在战场上的实际能力已经受到削弱。
首先,“一低”造成了美军作战能力的跛足。海湾战争在为美军赢得军事赞誉的同时,也提出了新难题。那就是,美国公众对海外战争中的人员伤亡,要求是只能降不能升。这次伊拉克战争,虽说由于美国政府宣传造势的成功,多数公众认可了伊战的“自卫”性质,因而对伤亡的承受能力大大提高,但如果人员伤亡持续增加下去,早晚会触发公众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与此同时,美国现役军人的总量也明显不足。目前在伊拉克的美军约有14万人,加上轮换,伊拉克占用的总兵力要多达40万人。再加上阿富汗战争以及海外驻兵,还有本土的常规防御,这对总兵力只有140万的美军来说,难免捉襟见肘。与此形成映照的是,美国青年近年来对入伍服役已经越来越不感兴趣。
再说高资源消耗与高技术支持。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美式战争的巨额花销还是让其感到吃力。伊战迄今已花费数千亿美元,如果不是伊拉克的石油埋单,美国可能早就不愿维持了。与此同时,美军在技术上也不可能无极限。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飞行员就因为不敢飞入南联盟炮火射程之内而影响了轰炸的准确性。
可见,人员伤亡承受能力的严重欠缺、兵员不足、兵源不济、经济耗费过于庞大、技术局限等多方面的原因,都让美国感到执行“双打”战略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余永胜(江苏学者)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双打”,共找到
782,778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