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党”的产生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市场所产生的,一个是政策所产生的。市场产生的“黄牛党”比较好理解,因为这世界上总有些求大于供的东西,在美国可能是NBA的球票,在中国可能是著名专家的门诊号。关于政策产生的“黄牛党”,从远了说要追究到当年所谓的“双轨制”,往近了说,现成的例子就在苏州。
话说上海很多人把自己的车上成苏州的牌照,因为在上海上牌照的费用实在是高,据说一个上海的牌照要4万到5万元。虽然外地的牌照每周要交给上海市政管理部门20元的“城市增容费”,但15年也不过是16000余元而已,而我们这里的车辆报废年限也是15年。这个对比不用高深的数学知识就知道如何选择了。
苏州市政府也知道这个情况,于是就出台各种政策希望禁止这种行为。原来上海到苏州办牌照,只需要交给“黄牛党”一些资料就可以了。近日苏州有关部门出台规定,必须要等到车管所核实以后才能上牌照,这就增加了车牌“黄牛党”的操作难度。不过,这个规定估计没什么用,因为由错误政策所催生的“黄牛党”是不会这样消失的。道理很简单,只要上海关于高额牌照费用还在收取,这个行为的根源就还在,现代经济学所一直强调的人的趋利本性一定还要起作用。这个政策只能有如下几个后果:其一,苏州的牌子不好办了,“黄牛党”转移到上海周边的其他城市;其二,抬高“黄牛党”的收费价格,给他更大的利润空间;其三,淘汰关系不硬的“黄牛党”,留下真正的“精英”。苏州在这个事情上是比较无辜的,因为它是上海政策的被动应对者。如果没有上海关于牌照费用的政策,相信苏州有关部门不会给自己找这个麻烦。
美国关于政治有一个著名的说法:所有的政治都是当地政治。这话里的政治还有政策的意思。某个地方所制订的政策,肯定是在照顾当地的利益,这是任何体制都无法避免的。不过,个人权益的取得是不能以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为基础的,各地的政府部门也基本遵循这个原则。不能说因为追求自己的干净整齐,就把其他地区当作垃圾场。当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应该有个可以进行裁决的地方。或者给予补偿,或者废除对其他地方造成损害的政策。
不过,就牌照一事而言,苏州恐怕是没地方说理去。上海是超级都市,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作为被上海某些政策损害的一方,苏州有关部门可能没有能力对抗或者申诉,只能制订一些防御性的政策来减少伤害。如上面所言,这种防御性的政策不会从根本上起作用,只能是一种“简单防御”。今天是苏州无奈中出台这个政策,明天会不会是杭州?上海周边的城市,是不是最后都要制订出这样的政策?没有正常的地方利益协调机制,恐怕还是有可能的。 (作者系知名网友)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黄牛”,共找到
1,027,177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