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否认,今年早些时候国民党主席连战以及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登陆之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台湾政坛长时期存在的“恐中拒共”以及动辄给政治对手戴“红帽子”的惯性思维和攻击手段。不管其后如何发展,连宋登陆的积极作为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也就使台湾政治,包括朝野之间的博弈和互动,增加了“中国概念股”的成分。
最近,一贯主张“台独”的台联党和一贯主张和平统一的新党,在运用“中国概念股”方面就有迥然不同的表现。
台联党政策会执行长、台湾陆委会咨询委员李先仁,在该党的一个内部会议上提交议案,希望大家讨论能否就两岸议题形成新的论述,以便扭转台联党在两岸关系中日益被动和被边缘化的窘境。人们发现,台联党所谓的“不排除、不封闭、不主动”的立场,虽然有政治作秀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无可奈何之下的举动。
新党组团访问大陆,定位为“民族之旅”,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活动相呼应,而访问行程的安排和连宋登陆相仿。新党正式登陆以及北京的高规格礼遇,固然在外界预料之中,但台联党不得不炒作“中国概念股”,却是值得解读的政治现象。
一些观察评论指出,今年任务型国大通过单一选区制之后,台联党过往只是锁定“台独”立场选民的做法已变得不合时宜。因此,他们逐步向中间路线调整,争取中间选民改变对台联党的看法。由于不少中间选民都在大陆投资经商,台联党囿于自身立场几乎无法踏足大陆和港澳地区,所以这是一种政治困境。如果不能有效化解和调适,台联党的泡沫化将是难以避免的。
它在另一个侧面证实,“中国概念股”被炒作和借用的价值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还会被不断演绎,它将是继续影响台湾政治的主要因素之一。
连坚持“台独”立场的政治势力都不得不“务实面对”两岸关系,思考与大陆接触的各种可能性,这一事实所透露的积极信息是,尽管两岸政治整合的可能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未必能够成熟,但在其他领域扩大互动和交流的大势已经形成。无论执政当局如何紧缩政策,这个方向已经不可逆转。
诚如台湾前陆委会主委蔡英文所言,台湾朝野政治势力在思考两岸关系议题时,有些人基于使命感,有些人基于责任感,有些人基于意识形态,乃至于相互攻防,政治算计,构成了台湾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最大挑战。这个观点足以成为观察“中国概念股”现象时的一个佐证和补充。
(作者陈子帛,原载于《联合早报》,本报有删节)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国概念股”,共找到
671,138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