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来天时间里,“中国形象好于美国”的新闻读到不少。这些新闻共同的来源是“权威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这家研究中心是一家美国的机构,尤其可以让人对“中国形象好于美国”的结论产生“不可辩驳”之感。
细读这些新闻,事实没有区别,标题却大不相同,“中国声望超美国”这算是很克制的了,“中国全球人气超过美国”就显得大气很多,“美国形象差中国受欢迎”又进一层,给出了数据比较之外的结论。“美国在世界多数国家不受欢迎”别开生面,强调了美国国际形象的困境,“美国不受世界欢迎”将不欢迎态度的范围从“世界多数国家”扩大到了“世界”,而“世界人民对美国缺乏好感”更使得这种态度罩上了一层“人民性”。
基本的事实是,皮尤研究中心6月23日称,对美国、印度、波兰、加拿大、英国、俄罗斯、荷兰、西班牙、中国、德国、法国、黎巴嫩、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和约旦这16个国家的大约1.7万人展开调查,结果只有6个国家有半数以上的受调查者对美国持好感,而中国、法国、德国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国家均在多数国家得到支持。如果没有基本事实,我会说前面引述的标题,体现了很高的“标题艺术”;但由于基本事实的存在,“标题艺术”就成了一个个笨拙的败笔,落到了不着调的境地,不管用心可嘉不可嘉,我想“文不对题”,是作为小学生作文都要判不及格的。
接下来,6月29日《东方早报》、7月4日《国际先驱导报》又进一步报道称,皮尤研究中心比较了受调查者对美国、中国、德国、法国和日本五国的好感度,在英、法、德、俄、西班牙和黎巴嫩等国,中国的好感度名列第四,在美、加、波、印等国名列第五,只有巴基斯坦的受调查者将中国的好感度排在首位。与此同时,在16个被调查国家中,日本的好感度在14个国家超过中国。另外,多数国家对中国发展持支持态度,还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军事崛起以抗衡美国,在“假设一个年轻人要离开祖国,你认为他应该去哪个国家,才最可能过上好的生活”时,选择中国的占1%。
把这些材料看了,再回想前面引述的标题,更令人感到伤感。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同情做标题的各位人士,他们做标题时,其实并没有看到皮尤研究中心的“全球态度报告”,看到的是他们能够得到的一部分材料。他们知道这些材料来自美国的“权威民调机构”,但并不知道“权威民调机构”的全部数据。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做出了包括“美国形象差中国受欢迎”在内的各种饱含热情的标题。
不知道这些标题的作者是否有恍然大悟的惭愧之感,但我知道这样的标题做法也往往正是常见的路数。他们是否会抱怨没有被提供充分的材料,他们是否会因此下次就变得谨慎一些、“留有余地”一些,都没有谁能够回答得了。最初的报道没有给人皮尤报告相对完整的信息,而只是截取了可资证明“中国声望超美国”的部分数据,而避免谈及好感度排位中中国的具体位置。这是对“权威民调”的合目的性的使用,相当于科学研究中对不利实验数据的选择性排除。
为了自豪,请让我做一只夏日之虫;为了高兴,请让我做一只井底之蛙。似乎谁也没有这样请求过,但习惯已经被养成,而且制造夏虫井蛙的技术也很完善了,甚至一旦视界得以放宽,夏虫井蛙都要开骂:我正自豪和高兴着,你却坏老子的好梦。习惯于排除自己不愿意看到的材料,选择性传播让自己高兴的数据,也许有助于增进幸福感和自豪感,但一群人的幸福和自豪总是要依靠对事实的片面了解,我想在别人眼里一定甚为可怜。
(作者系《长江日报》评论员)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自豪”,共找到
788,482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