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日报》6月28日报道,山东省枣庄市属于丘陵地区,辖区内平地和农用地较少。然而,该市却在2004年10月建成一条12车道的通往市政府的超宽大道,当地群众称之为“政府上班大道”。 大道上经常是看不到一辆汽车通行。而且,当地交通部门规定,中间的6条车道只能行驶小车,公共汽车、卡车、农用车和非机动车只能走两侧的6条混合车道。据知情者称,修路占地至少在千亩以上。
然而,假如就此将枣庄市政府修建这一大道的主要原因归因于政府部门为了上班之便的话,那么笔者以为这其实并不贴切,而且也有失牵强。毕竟,作为一级政府,其决策必然有一定的程序,其决策人员自然也不乏理智的头脑,因此仅仅为了上班时道路宽阔、舒服,而不惜占地千亩,以致于为此冒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这样的事却也并非轻而易举、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
因此,正是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更愿意认为,“光明大道”其实是在当前不恰当的政绩思想推动下所营造出的又一个浮华而虚幻的“形象工程”泡沫。有关政府是想通过这种宽阔的马路吸引和获得外界的注意与褒奖,来给自己的政绩上增添光彩的一笔,希冀能带动城市整体面貌的改观,促进经济发展。而如今,拥有这种思想的地方领导并不在少数,于是乎也就有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车流稀少的宽阔道路和壮观的城市广场等中看不中用的工程设施浮出水面。其实,笔者并不反对一些地方政府为改变当地面貌、拉动经济所作的努力,但是这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民主决策和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假如不顾及当地实情,而一味地用政府财政堆积出这些“贪大求洋”的形象工程,那么这只能说是一种发展观念的错位和政绩思想的异化。一方面,一些领导因此而陶醉在人为造就的虚假繁荣、美丽中,流连忘返;另一方面,则是群众在不知不觉中牺牲自身福利,为此“埋单”付费。
形象工程的屡禁不止,频频登场亮相,这与我国当前对于官员政绩的评价及其监管存在缺陷有关。因此,要抑制官员们心中的大造形象工程的政绩冲动,就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绩效考评体系,使他们树立起成本意识。同时,对于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要进行有力的责任追究,使官员们在建形象工程之前三思后行。否则,像枣庄市这种行政部门人员走在“幸福”、“宽阔”的“金光大道”上之时,其背后只能是招来民众的不满和政府形象的玷污之耻。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形象工程”,共找到
765,287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柳剑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