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美名远扬,每个假日都游人如梭。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几乎成了我国海滩景观的经典。但,我心中有一个疑问:三亚是谁的三亚?
人们结合新闻事件和各自的知名度,说:陵水是世界的,博鳌是亚洲的,而三亚,是中国的。也就是说,三亚是中国人的三亚了。而根据三亚的地理位置,三亚首先是海南人的三亚,是三亚人的三亚。
这种有层次的阐释,好像就是我的疑问的回答了:三亚是中国人的三亚,是海南人的三亚,是三亚人的三亚。
先说“中国人的三亚”吧。
三亚地处中国海南省的最南端,因古人所云“天涯海角”而闻名;而又因为具体位置是在北纬18度9'24"-18度37'27"之间,所以,三亚毫无疑问成为中国唯一的一个热带滨海城市。北纬18度-20度之间是造物主十分钟爱的区域,甚至可以说是无可复制的,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旅游景区有夏威夷群岛、巴厘岛、红海、加勒比海、吕宋岛等。三亚也因为此,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热带旅游城市。
1987年12月31日海南省设立经济特区,三亚升格为地级市并定位为“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人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三亚首先应该体现的是“中国”了。在三亚,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写有外国语的招牌,说明三亚在迎合国外游客的需要。而根据常理,这些外国人到中国来,除了美景之外,应该都有一种“中国情结”。但三亚对这方面的体现十分有限,在文化的营造方面基本没特色。这或许怪不得三亚,因为它毕竟是个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年轻城市,文化积淀不多。在三亚的旅游景点塑造、酒店布局等方面都很洋化,甚至连到酒店里头的雕塑、书画等装饰作品都没多少中国特色。——这是时髦,但从长远看,这样下去,就抓不住国际游客的“中国情结”,与其他北纬18度上的景区同化。
再说“海南人的三亚”。
三亚一直是海南的重镇,其境内的落笔洞发现有旧石器时代人类的文化遗迹,是目前已知的海南岛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在秦始皇时期已设郡治。也就是说,三亚是海南政治经济文明的重要角色,是海南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海南曾被说成是“文化沙漠”,但实际上是缺乏文明的传承载体而已。海南四面环海,渔业、农业经济特征明显;人们崇拜天后、冼夫人等女性神明;男女发育较早,心理素质有一定的特征等等;当然,还有后来的移民文化。这些因素的综合,使得目前海南人的生活方式有着一定特征。
说到渔业,三亚有19个港湾,主要港口有三亚港、榆林港、南山港、铁炉港、六道港等,每日来往渔民众多,这是三亚出名以前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了。可是,现在这些港口、渔民生活在旅游中体现了多少?海南这种本已势微的本土文化在三亚是那么的无力。
说到这,就得顺着说说“三亚人的三亚”了。
三亚的海岸线有200多公里长,海洋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自然环境。而同时,三亚市的民族情况在海南也算是特殊的,目前在三亚有汉、黎、苗、回等20多个民族聚居,全市人口50万人左右,在开放后,三亚的移民也非常多。去过三亚旅游的人都会有感觉,从导游、司机到海鲜店老板,很多都是北方人,其中东北、河南、安徽等地的人较多。三亚变成了一个众多移民冲着利益快速聚集的城市。
记得有人到深圳打工后说,你们深圳人怎么总是冲着钱啊?深圳人说,你不冲着钱,你来深圳干吗?——三亚的土著民很少,并且由于文化素质不高等原因,竞争力不强;而众多移民却本身就是冲着利益来的。长而久之,整个生存环境变了,在三亚我们会感觉到,生活的气息很有限,处处都是宾馆,处处都是过客,处处都能看到那些坑游客的移民、打工仔们,却感觉跟三亚人无关了。现在已经发展到,不管你是三亚人还是游客,在这个城市消费都要十分小心,旅游行业的复杂性使得三亚的潜规则十分多,一不小心就落入消费陷阱中。
于是,说到这,我真不知三亚是谁的三亚了。它似乎跟谁都相关,似乎又跟谁都无关,谁都只是过客:游客是过客,土著民也因为可参与的不多,也变成了过客。
所以我建议,三亚除了根据地理位置来做旅游定位之外,是不是也应该根据文化来做一下定位?没有文化的城市就没有个性,没有内在美,没有长久竞争力。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三亚”,共找到
4,686,746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