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一些班级,班主任老师改称“总经理”,班级内分设学习督导部等5个部门,各个部门又分别下设多个职位,如窗长(专门管每天开窗通风)、灯长(每天按时开灯和关灯)等等。全班50余名同学个个都是“职员”。当地有教育专家认为,这种管理结构很有创意。
班主任改称“总经理”,且不说叫上去有多别扭,单从教师担负的授业、传道、解惑职责而言,就名不副实。班级管理公司化,一些学校原本就相当薄弱的个性化教育将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结果只可能是,班主任过了一把做“总经理”的瘾,“职员”们却因过早迈入等级森严的成人化管理体系,最终导致童趣了无,学无长进。
更糟糕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的诀窍是以“官”相许。连关个窗户、开个灯等举手之劳的小事,也因事设“官”,带个“长”字。如此一来,几乎人人是“长”,与媒体曾经披露的一个班冒出七、八个副班长、二三十个小组长不是一回事么?用官本位来激发孩子们的“责任感”,表面看来可能很见成效,但实际上是对他们稚嫩心灵的污染、戕害。
所以笔者认为,班主任改称“总经理”十分荒唐,对不谙世事的小学生进行公司化管理很不恰当。如此这般,不仅毫无“创意”可言,而且折射出某些教师工作作风上的轻率与浮躁,对所谓专家的评价大可不必当真。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总经理”,共找到
20,804,514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