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谈-新闻评论 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日月谈-新闻评论-搜狐网
评论首页 | 社会 | 时政 | 国际 | 经济  | IT | 汽车 | 文化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论坛
小调查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 瓜农含泪抛售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是否合适?
1、拖拉机进城是否不文明?
不文明,影响市容。
拖拉机进城方便了群众。
说不好。
2、这样做是否侵害了农民利益?
侵害了农民利益,伤害农民积极性。
这样做也是为了城市的文明。
不好说。
  往期调查
专栏作家

经济

柴之菁 | 薛兆丰 | 鲁 宁 方 刚 | 吴向宏 | 李子旸 冀志罡 | 郭松民 | 易宪容

文化

朱学勤 | 葛剑雄 | 雷 颐 袁伟时 | 张远山 | 薛 涌 朱大可 | 徐友渔 | 熊培云

体育

方 肇 | 毕熙东 | 舒桂林 张慧德 | 于 嘉 | 贾志刚 周才鸿 | 陶 伟 | 李 珂

热点回顾
·吃喝嫖赌齐全的阜阳法官
·
警察为何被警察打死?
·他们该不该被女老板罚裸站
·“小姐”进村说明了什么?
·站在街上就是“卖淫女”?
·小姐出没农家乐让人难乐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警察如此作为让人悲哀
·房子七十年后怎么办?
·“强奸幼女”竟然合法?
网友评论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女兵裸浴当卖点有辱经典
·为文革博物馆的民间性质叫好
·小泉会“浪子回头”吗
·不能放过刑讯逼供的人
·逼迫女同学手淫的悲剧
·张在玉的“死而复生”体现了司法公正?
·你赞成裸体播新闻吗?
·书记该先追车还是先救人
·自考生是北大的失败?
·你会歧视河南人吗?
您现在的位置:搜狐首页 » 媒体评论 » 社会评论 » 大学的大师们你在哪个大楼?

大学的大师们你在哪个大楼?
作者:雷辉 来源: 红网  Star.news.sohu.com 2005年6月6日09:27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对于大学之大,蔡元培先生有一句妙语: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后学们都很推崇这句话,各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都摆好礼贤下士的姿态,以“薪”“车”“房”等优越条件招贤纳士,笼络大师,个别大学甚至出现了“大师不来,虚位以待”的局面。按照这种维才是举的盛况,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都应该有大师甚至有很多大师的。但问题是大师们都在哪儿呢?实验室、书房、办公楼、还是研究生课堂?都有可能。但本科讲台是很少甚至不会出现大师的。

  “讲师围着本科转,教授博导看不见”。本科讲台是被大师们遗忘的角落。笔者两年的本科生涯鲜有机会与大师们见面,更不要说做一些深入讨论。为什么?大师们要忙着搞科研,只有手头有科研项目才能有足够的经费,才能评上职称,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带头大哥”。另外,由于研究生的扩招,许多教授的教学对象也相应“升级”。事实上,只有那些即将退休,知识不够先进,或者是刚留校任教经验不足的老师才会站在本科生授课的第一线。真正的大师们,哪里是我们小小本科生能够看得到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说过:从长远来看,影响学校声誉的是毕业生在社会上的总体表现,而不是经费、课题和PAPER(论文)。著名新闻教育家赵振宇教授也曾撰文指出:学生是学校最好的名片,学生们走上社会将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一所学校的形象,这里的学生不能仅仅指的是研究生,而应是学校全体学生。好的本科生是培养好的研究生的基础,而大师加盟本科讲台对培养优质本科生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大师们的加盟不仅能激发年轻学子专业学习的热情,也使他们受到其治学精神的熏陶。更何况,在绝大多数高校,本科生占全体学生的大头,因此,大师们的教学也不能仅仅只局限在研究生课堂,教书育人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另外,从一流本科生的个体来讲,不能享受最优秀的师资之源,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试想,他们在中学花了更多的努力,最终考上了更好的大学,到头来却不能得到更好的师资,这公平吗?读思想史,知道在上个世纪的前半部分,本科生甚至插班生都有很多机会亲临那些声名显赫的学者家中,与其谈天说地饮酒品茗。在如今看来,这实在是一种痴人的白日梦。

  针对上述状况,有些学校明确规定,今后有本科教学任务的专职教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连续两年不上本科课者,学校将不再聘其担任教授或副教授职务。该举措一出台,立即得到了本科生的普遍欢迎。但笔者依旧杞人忧天:这种不讲本科课,就让教授下岗的“硬杠杠”规定,虽然让本科讲台留住了大师的人,但能留住他们的心吗?本科课堂上大师的缺席是有着其背景根源的——错位的人事考核方式与研究生的大量扩招。因此要让大师们回到本科讲台,相关的体制变革必不可少。但同时大师们自身对“本科课堂”的认识也要发生转变,很多教授甚至院士能放弃课题,亲临本科教学一线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李培根院士说得好,论文不是不重要,但是,凭心而论,人的一生到底能有几篇论文能流传千古,永垂不朽?而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好学生却是造福子孙的百年大计!这话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应该引起部分大师的重视和思考。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大师”,共找到 12,223,284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

央视名嘴为何如此恶俗   >>>进入评论频道,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 【关闭
■相关链接

  • 从记者断指案告破反思时评圈的浮躁(06/06 09:23)
  • 给5种高考人性化细节来点掌声(06/06 09:23)
  • 《每周质量报告》 让人欢喜让人忧(06/06 09:06)
  • 别雇美女去“爱”李敖(06/06 09:04)
  • 对劫匪被仓猝击毙的反思(06/06 09:02)
  • 让端午节成为人类共同文化遗产(06/06 08:45)
  • 中国有多少人得了“富贵病”(06/05 12:09)
  • 百姓住房消费的春天还有多远(06/05 12:08)
  • 为什么忧虑杨振宁筹款(06/05 12:07)
  •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