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6月2日报道,原国资委官员陈天晓涉嫌挪用公款5000万元案,今天上午在宣武法院开庭审理。这位54岁的女调研员在法庭上大耍脾气,极力辩白,坚持称自己没有罪。
免费的果子分外甜。陈天晓利用筹备组的管理漏洞和职务之便,采用欺上瞒下、偷梁换柱的办法,挪用8家企业入股“神州”的5000万元资金,注册成立其个人担任董事长的“纪源医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营利活动。具体是给自己爱人、兄长等亲属的公司增加注册资本;先后投资4800万进入股票市场买卖新股盈利64万余元。如此轻而易举就能借国家的“鸡”下出自家的蛋,一切又似乎做得神不知鬼不觉,难怪陈天晓铤而走险,步入人生末路。
通过此案我有三点思考:一是国有资产管理上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漏洞急需补救?为什么转移资金达5000万元有半年之久却未被发现?监督机制明显的缺位和失职带给我们的教训绝不仅仅是一个陈天晓的得逞。
二是国资委作为国家资产的“大管家”,是监督国家资产运营的专业“检察官”,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门和岗位。很难想像在这个岗位上出了贪官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陈天晓成为挪用巨额国家资金的犯罪嫌疑人,固然有她个人素质方面的原因,但国资委在委派过程中是不是有选人不察、用人不当的情况?陈天晓一接受委派,在工作还未有什么大眉目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挪用巨额公款,为家人和亲戚非法谋利大开方便之门,这不难让人想象,在这之前,她曾经是一位什么样的干部。这种素质的干部来管理国家资产早出事早好,早出事国家的损失小。我们真不敢想象,如果她继续隐藏下去,与国资企业的内部“蛀虫”勾结作案,那么后果将有多么严重。这也给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一个警示,就是选人用人一定要把好素质关,有些干部“在娘家就坏了”,等“嫁”到了“婆家”焉有不坏下去的道理?对于国资监管这样重要的部门,因干部配备失察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的,上级主管部门难卸其责。
三是发生在国资管理这个领域内的职务犯罪再一次让人担忧,管官的卖官,管物的贪物,管钱的捞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还有哪个环节没有出现过贪污腐败?反腐败工作任重而道远啊!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陈天晓”,共找到
581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