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父母大人退休后从外地来到广州探我,有一次老两口拌起嘴来。老爸当时拿着一份报纸说:“现在开放进步了,以后户口快没什么用了。”不想老妈把嘴一撇:“没用?人家本地户口的老人坐公交车不用钱,你呢?”老爸不仅当时被顶得哑口无言,后来还为免费乘车的事耿耿于怀好久,一度跟老妈盘算着是不是把户口迁过来。
如果老爸老妈看到现在这个消息,心里一定乐开花。据广州媒体报道,《广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修改稿)》前天提交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审议。条例中明确删除“具本省常驻户口”的阐述,意味着条例保障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老人,意味着我老爸老妈坐公交车爬白云山也可以享受“广州户口老人”待遇了。
果真如此,大批因各种原因来广东的外省老年人要拍烂手掌了。也许省一两元钱不是主要的。对大多外地老人家来说,广州以及广东是个天气潮湿闷热,方言呕哑难懂的地方。而一项“老人优待一视同仁”的待遇,他们便能够从中体会到来自改革开放第一省的浓郁人情和爱心,他们经历过几十年风雨的心灵会受到莫大的慰藉。
不过,我发现条例还有这么一条,优待的老人标准是“70周岁以上”。看来老爸老妈的欢喜要打很大折扣了,因为他们都没有“达标”。广州以前制定的标准是“65周岁”,但省里条例出台后,会不会也加上“5岁”呢?据本报记者的追踪报道,不少广州老人就对此表示了担心。所幸,有关人士强调了一点,70岁只是一个上限,广东老人已享的优待不会改变,绝不允许发生倒退的状况。
有关人士就“70周岁”出台的理由作了许多解释,但对我的说服力很有限。我的邻居林伯今年只有68岁,他绝大部分日子只在楼下的院子里散两圈步。如果真按70岁标准,届时他有多少机会去享受优待呢?当然,我在白云山上见过年过八旬健步如飞还能倒立的老翁。那毕竟是凤毛麟角。我父母80岁时也能那样,我情愿他们坐车时不要什么免费优待,另外还给双倍的车钱。
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据最新的调查,国人的平均寿命达到了72岁。按平均来算,每人只有机会享受两年的“老人优待”,似乎短了点。如此,只有冀望各地政府尽量向广州看齐了。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