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在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地方选举中,社会民主党40年来首次大败于基民盟。为了防止全面崩盘,总理施罗德无奈之下建议提前举行全国大选。根据目前的民意调查,社民党的选民支持度明显不如基民盟。于是,人们预测,德国执政的红绿(左翼)联盟要被基民盟的黑色(右翼)所取代。从各方面来分析,这种推测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从选民角度看,有两方面的因素值得注意。其一,选民对政党认同的程度大大下降。根据德国学者迈尔等人2004年发表的研究成果,德国有政党认同的人只占全部选民的65%.在这部分人中,政党认同感强烈和非常强烈的只占37%.这说明越来越多的选民不再看重某一个政党并将自己与它紧紧绑在一起,对政党认同感弱的或者无认同感的选民投票的可变性大增。其二,社民党在北威州执掌政权近40年,最近一次在德国掌权也八年有余了。对选民来说,这足以产生“视觉疲劳综合征”。因此,一些原本支持社民党的选民把票投给基民盟,只是想换换口味,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
从社民党角度看,1998年与绿党联合取代基民盟以来,它执政的内外环境都比较困难。从内部说,社民党面对的福利国家制度的重重危机,经济疲软,失业率居高不下。为此,施罗德政府不仅仿效英国工党,奉行起“第三条道路”,而且采取一些措施以改革传统的福利制度,试图医治严重的“福利病”。但所有这些取得的成效不大,并且还引起了社民党内部的激烈争论;从外部说,社民党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同时,在一些重大国际事件上,特别是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与美、英等国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和分歧。选民对社民党的这些内外政策,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社民党奉行的政策成效减弱时,它的支持率也就降低了。
从基民盟角度看,与社民党一样,它也是德国最有影响的政党之一,其前任主席科尔曾连任德国总理16年。虽然在1998年沦为在野党,但基民盟的势力仍不可小觑。特别是2000年4月安格拉·默克尔接任主席以来,基民盟励精图治,决心东山再起。连续多年的在野角色,它可以利用社民党内政外交上的失误或弱点,迎合选民的意愿和口味提出新竞选纲领和口号。
最后,应当指出,德国是一个政党政治比较成熟的国家。不同的政党或政党联盟上台或下台,均属正常现象。
另外,就它们实行的政策而言,现在有一种或明或暗的发展趋势:左翼政党的政策右倾,而右翼政策左移,也就是两头的都往中间靠。二战之后形成的德国模式,其主要构建者就是基民盟和社民党。两者相互帮衬,相互平衡。从这个角度预测,在今年秋天举行的全国大选中,多数选民们将票投给基民盟,也都在情理之中。
□孔寒冰(北京大学教授)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