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谈-新闻评论 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日月谈-新闻评论-搜狐网
评论首页 | 社会 | 时政 | 国际 | 经济  | IT | 汽车 | 文化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论坛
小调查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 瓜农含泪抛售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是否合适?
1、拖拉机进城是否不文明?
不文明,影响市容。
拖拉机进城方便了群众。
说不好。
2、这样做是否侵害了农民利益?
侵害了农民利益,伤害农民积极性。
这样做也是为了城市的文明。
不好说。
  往期调查
专栏作家

经济

柴之菁 | 薛兆丰 | 鲁 宁 方 刚 | 吴向宏 | 李子旸 冀志罡 | 郭松民 | 易宪容

文化

朱学勤 | 葛剑雄 | 雷 颐 袁伟时 | 张远山 | 薛 涌 朱大可 | 徐友渔 | 熊培云

体育

方 肇 | 毕熙东 | 舒桂林 张慧德 | 于 嘉 | 贾志刚 周才鸿 | 陶 伟 | 李 珂

热点回顾
·吃喝嫖赌齐全的阜阳法官
·
警察为何被警察打死?
·他们该不该被女老板罚裸站
·“小姐”进村说明了什么?
·站在街上就是“卖淫女”?
·小姐出没农家乐让人难乐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警察如此作为让人悲哀
·房子七十年后怎么办?
·“强奸幼女”竟然合法?
网友评论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女兵裸浴当卖点有辱经典
·为文革博物馆的民间性质叫好
·小泉会“浪子回头”吗
·不能放过刑讯逼供的人
·逼迫女同学手淫的悲剧
·张在玉的“死而复生”体现了司法公正?
·你赞成裸体播新闻吗?
·书记该先追车还是先救人
·自考生是北大的失败?
·你会歧视河南人吗?
您现在的位置:搜狐首页 » 媒体评论 » 文化评论 » “计划学术”膨胀伤害了什么?

“计划学术”膨胀伤害了什么?
作者:喻大翔 来源: 文汇报  Star.news.sohu.com 2005年5月25日09:59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面对每年一度、几度的课题申报,学者们一哄而上,被迫或自愿地去打一场浩浩荡荡的课题争夺战。相同项目只有一个,学者却何止千万,这里面造成时间的浪费、精力的浪费、资源的浪费相当惊人

  ●那些繁琐的表格规定,人文学者不能单独申报项目。人文社会学科之研究,有着极强的个人性、主观性与隐秘性,精神性探险更多,独立性要求更高。人文学术之高下不能以著者之多少来期待和评判,甚至著者愈众,杂乱低劣的可能性愈大

  ●该是改革计划课题、项目申报的时候了。应将所有基础研究全部放开,让学者们自愿选题、自由探讨、自己管理。不管用多长时间,只要拿出了好成果——手稿或成品(而不是好表格),就可以被认可,并获得经费支持

  近二十年来,我国计划经济的地盘越来越小,“计划学术”的领土却越来越大,越来越膨胀。就人文社会学科来说,从全国性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到各省市、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闹闹热热、红红火火、势不可挡。一方面,经过计划并完成的许多课题,确有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为学术积累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另一方面,面对每年一度、几度的课题申报,学术界的埋怨声却也越来越多,质疑声也越来越高。特别有以下几个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和警惕:

  一是资源浪费和人格伤害。省市以上的社科规划,课题指南中不少学科每每都有美妙的“计划”,越是重大课题,资助的经费越多,诱惑力也越大。由于评职称、报硕点博点、评硕导博导、领年薪、建基地、各类评估等等功利要求与目的(有的甚至以经费多少来衡量),拿项目和完成项目成了重要条件和标准。相关单位于是又鼓励又奖励,学者们于是一哄而上,被迫或自愿地去打一场浩浩荡荡的课题争夺战。相同项目只有一个,学者却何止千万,这里面造成时间的浪费、精力的浪费、资源的浪费,是相当惊人的。尤其可怕的是,到底谁能拿到项目,公正性何在?这是一个谁也无法探测到的黑洞。公开的条文掩饰了许许多多的不公平,但学者们仍然要争先恐后,在课题的铁索桥上蜂拥前进。因为不冲锋,那就只有在打着饱嗝儿的侦察蜂后面忍饥挨饿。为什么?花只有一朵啊!本是充满精神原创力的青年、壮年和老年的学者们,在此过程中变得慌慌忙忙、恍恍惚惚、唯唯诺诺;而靠学者个人力量发表和出版的学术精品,在学术评价中如同庶出,低人一等,总不如所谓“项目”来得冠冕堂皇。“命题”学术或“遵命”学术,使学者的文格和人格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二是嘲弄了人文社会学科独立研究和独创的精神。理工学科的学术研究,合作攻关者,成功范例在在不少,历年的生物、化学、物理等诺贝尔奖,就是明证。但人文社会学科之研究,带着学者的理想、兴趣、习惯、积累、发现、睿见甚或成见与偏见,有着极强的个人性、主观性与隐秘性,精神性探险更多,独立性要求更高。自古以来,凡创造精深伟大之人文社会学科成就者,孤胆学雄屡见不鲜。但如今那些繁琐的表格却规定,人文学者不能单独申报项目,要有参加者,结成团队,才有被批准的可能。这不仅造成了很多项目的拉郎配、拉友配;项目侥幸过关了,“郎”、“友”也往往独立了或改嫁了,成了浪友或怨友。因文人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人文社会学科的独创,不仅是独立不倚的创造精神,前无古人的学术见解,也是无牵无挂的独往独来。被“计划”好的合作队伍,很多变成一盘散沙,甚至不欢而散。这过程中的许多人被嘲弄了,更嘲弄了人文学术的“独创”价值。事实上,人文学术之高下不能以著者之多少来期待和评判,甚至著者愈众,杂乱低劣的可能性愈大。

  三是时限等的紧箍咒,极大地影响了出精品、出巨著。因为害怕资源浪费或言而无信,各级各类的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都要倒计时:基础研究一般要在二至三年内完成;应用研究要求在一年甚或半年内截稿。应用乃应急,快而有用或许有道理,就不说了。基础之基,可十年,可百年,兴许千年万载不可替代,如《论语》、如《老子》《庄子》、如《史记》者也。现在说“十年磨一剑”,也许不合时宜,但真正的人文学术之伟构,没有五年、十年或更多,不符合规律,也经不起时光的淘洗。本是学术人,相逼何太急?又学者一般有自己稳定的研究领域,也有长期的写作规划,但由于灵感、由于兴趣转移、也许还由于同行的剌激等,他或她可能停下手头的工作,移情而别恋,或许可能创造出学术界喜出望外的硕果。这是人文社科研究中并不少见的灵活应变机制。但头上套有金箍的人,该如何是好?又如何应对中期检查和结项?在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项目的操作中,学者们战战兢兢,不知所措,因为你翻来跃去都在“项目”的手掌里。

  还有种种疑惑:那些计划的项目,或一般,或重大,领走了,完成了,它们在文化史中的地位,就真的如项目本身一样,“一般”了和“重大”了吗?学术评价是在一个充分开放的公共的历史性平台上,才能最终完成的,一拨人或一个机构,就真的能判断一个时代学术的大小好坏吗?小课题就真的做不出大学问吗?申报表中的推荐意见和单位意见,真的实事求是,没有人情和本位吗?而项目的审阅,说来说去是“审表”,是真正的“表上谈兵”,又有谁能保证某个项目一定会有高质量的回报?

  学术是生命的创造。人文社科学术研究需要更宽松的环境、更自由的心灵和更独立的人格。该是改革计划课题、项目申报的时候了。应将所有基础研究全部放开,让学者们自愿选题、自由探讨、自己管理。不管用多长时间,只要拿出了好成果——手稿或成品(而不是好表格),就可以被认可,并获得经费支持。在春风化雨中,让我们的学术生态更平衡、更健康、更美好,让民族的学术生命之树,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花果飘香!

  (作者为同济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 责任编辑:文化频道:彭颖 )

央视名嘴为何如此恶俗   >>>进入评论频道,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 【关闭
■相关链接

  • 圆明园为何如此多灾多难?(05/25 09:39)
  • 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05/24 14:33)
  • 北大教授:我爱读哪些杂书(05/24 14:26)
  • 凭什么判婚外恋违法(05/24 11:23)
  • 话说《毛主席语录》(05/24 09:13)
  • 不朽的荒唐可笑(05/23 11:29)
  • 被毕加索实验的女人们(05/20 15:15)
  •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