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总是需要激情时刻,但是政治却需要慢工出细活。这句话对带领工党赢得了大选的托尼·布莱尔来说,现在再合适不过了。尽管布莱尔带领工党第三任走上执政党角色,但是工党成员看上去却不太领情。在5月11日英国工党议员举行大选后的首次会议,要求布莱尔早日辞职成了这次会议的主题。
尽管赢得了大选,但是工党却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内部的问题。工党在目前英国政坛的主要成绩,基本上是基于布莱尔任内对英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布莱尔在英国公众中仍然具备第一次当选时“干练、帅气、坦诚”的形象。而工党在议会的优势,也在发生变化,多数优势从上届的161席锐减到66席。在这种情况下,在解决了外患之后,工党成员自然把目光转向了内忧,而布莱尔则是内忧的主要源头。
从布莱尔本人而言,是希望能保住首相职位的。在大选之前,他花了很大的力气争取自己党内的竞争对手布朗不起内讧,效果颇好。但如何解决他在选举过程中的“信任”危机,则是布莱尔在第三任面对的最大挑战。英国政府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情报危机、至今没有解决的凯利事件,以及工党政府成了美国新保守主义的跟随者,都使英国公众对布莱尔的信任大打折扣。
实际上,工党也已经意识到了,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这届政府将是工党和保守党政权交替的前奏。
因此,布莱尔下台,换人做做首相看,也就成了工党内部分党员未雨绸缪的一个想法。但是应当认识到,布莱尔其实是一个政坛幸运儿,因为他正处在一个“世无英雄”的年代。这样的说法可能有些极端,但对英国政治来说,英雄主义的政治已经被精英集体决策所取代,即便在工党内部,布莱尔最大的竞争者布朗,从政治魅力来说,也不及布莱尔,党内布莱尔的支持力量仍然很强大。因此,与其说英国人把票投给布莱尔是因为工党的经济政策成功,倒不如说是因为保守党已经没有一个像撒切尔夫人那样出类拔萃的领导人,只好“矬子里面拔将军”。
可以预见到,布莱尔本人的未来有三策。上策是顺利做完三任;下策是在英国经济下滑的未来黯然辞职;中策则是在目前选择一个民望较高的时期,完成工党的世代交替。当然连续三任首相,对布莱尔说,是追赶英国历史上丘吉尔、撒切尔夫人的尊严地位的历史机会。但从目前布莱尔本人的表态来看,他已经承诺将“稳步有秩序地”交出其在党内的权棒。
无论如何,工党一定会发生结构性的改革,因为或许布莱尔辞职对工党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不改革,工党只会更糟糕。
□石嘉(北京编辑)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