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世界将目光投向莫斯科红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盛大阅兵式时,观察家注意到,纪念活动中不仅伴随着人们对历史的反思与回顾,同时也夹杂着对那段历史的不同评价:布什认为,二战给今天的教训是:只有民主能带来和平;而普京则说,纳粹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同出一源。(《新京报》5月9日)历史事实是不能假设的,但对历史的评价却可以众说纷纭,自说自话。这就使得利用历史为现实服务成为可能。
上世纪30年代,纳粹党之所以能上台执政,很大程度上是德国的内外危机造成的。一战后,德国社会普遍弥漫着要求改变现状的情绪;加上《凡尔赛条约》的种种约束以及战胜国无情的勒索,激起了德国的民族主义浪潮。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军国主义、左翼和右翼势力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发展空间。终于,纳粹党以迎合大众宣传口号和语言以及严密的军事组织形式,成为德国举足轻重的大党;一个由希特勒任总理的政府组成了,战争的阴云随之聚拢。
但历史并没有显示,自由民主力量为什么没有阻止希特勒上台。只有两种解释:自由民主力量无法解决德国的社会危机;再就是当时德国社会根本不存在要求自由民主的力量。显然,这位美国总统是希望用70年前的历史为21世纪的“自由民主计划”提供历史依据。这种实用主义的做法对一个政治家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但对年轻一代来说却十分有害。这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和任意解说。
普京总统将纳粹主义与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看做是一脉相承的,依据是它们都奉行排外情绪、种族仇视和暴力。普京的意图无非是希望借助那一段让世界刻骨铭心的记忆来为今天的现实服务。问题是,如何让年轻一代将今天的残酷与昨天的残酷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任务。当然,普京还有另一个意图,就是通过这样的联系,再次强调俄罗斯与欧美在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上有共同利益。俄欧美完全可以像60年前美英苏那样合作,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毋庸讳言,俄美对二战根源的不同解说,反映出两位领导人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同时也是出自各自国家利益需要,还有彼此都希望给对方一个明确的信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讨论的必要。
任何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在极其错综复杂、各国利益相互激烈碰撞、意识形态水火不相容并且各自为政的背景下发生的。从二战各主要参战国在战争爆发前的各打算盘、利益自保到战争后期苏美英三巨头聚会共同对敌就可以看出,仅用常识是无法解释历史的。
( 责任编辑:柳剑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