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学生毕业时间的临近,叫卖“留京指标”的帖子频繁出现在校园和网页上。一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为了留京,情愿花几万元购买这种“进外地生指标”。根据有关规定,“进外地生指标”的接收单位大致有两种,一个是国有企业,一个是高新技术企业。而一自称某国有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透露,有些企业每年的指标都多于需求,多出来的指标就用来“卖些小钱”。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种非法买卖指标的交易方式竟然已经相当成熟。 对这种情况,北京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表示,今年它们已经派人在各高校监督,一经取得确凿证据,将立即取消公司的进京指标,并进行罚款等处罚。有人事专家认为,用户口政策来扶持企业的计划经济手段,在人才市场逐步成熟的情况下,已开始失去本来的意义,成为部分人牟利的工具。(《新京报》5月10日)
户籍制度扭曲失去本来意义,留京指标竟成了谋利工具,面对这样的社会窘况,人们不禁要问:是谁酿制了户口“指标交易”的社会困象?
计划经济时期,户口跟着人走,人在哪里工作,户口便落在哪里,因为那时户口不仅是一个人身份的证明,同时还享受着一种社会福利,粮油供应要靠户口,穿衣要靠户口发票。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户口的作用在渐渐弱化,找工作早已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吃饭穿衣等也不再依附于户口,显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然而,同时人们也还应该看到,户口的作用虽然在弱化,但在一些单位和部门仍存在着一种“内外有别”的歧视情愫,本地人和外地人因户口不同,还在遭受着一种莫名的“差别”,孩子上学需要本地户口,有些单位招工也要本地户口,就是招考国家公务员也需要本地户口,可以说,“户口情结”仍在左右着一些人的思维方式。
更为让人担心的是,户口正渐渐失去它本来的意义,渐渐变成一种权力寻租的工具,京城大学生的“指标交易”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劳动人事部门已把它变成一种资源进行开发,从事着肮脏的地下幕后交易,如果不能采取措施及时铲除“指标交易”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温床,将会导致户口交易的乱象丛生,这一点不容置疑。
如何化解这一社会困局?笔者以为进行户口制度的建章立制不失为明智之举,什么样的条件的可以留在北京,单位招聘人才怎样才能落户等都要进行细化,都要在阳光下进行,不能模糊户口概念,让一些人从中渔利。或者,为了限制外来人口,减缓北京人口膨胀带来的压力,劳动人事部门公开进行“明码标价”,办个北京户口需要交多少城市增容费,把所交的城市增容费上缴财政,而后用来改善城市环境,否则,户口交易成为一种默许行为,肥的是个人,损害的是国家利益,必须正式户口交易的幕后隐情。
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这方面不应该人为地设置更多的障碍,单位也好,国家机关也好,只要招到合适的人才,有关部门就应该按照政策进行落户,不能无故地刁难,这不是一个文明社会应具有的精神内涵。户口应该还它以本来面目,不应该让它有更多的“附加值”。大学生户口“指标交易”的背后是权力寻租的思维在作祟,应当下决心坚决清理这种“指标交易”存在的温床和土壤。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户口秩序,“指标交易”的乱象丛生严重损害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品质,损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鉴于此,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一问题,力求做到正本清源,还户口的本来意义,决不能让它成为一些人谋利的工具,应当说,这样做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 责任编辑:柳剑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