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就有这样一则政治笑话:如何能让衣冠楚楚的参议员暴跳如雷?答案是:让中国人买下美国公司!如今,笑话有了“现实版”:在美参议院金融委员会的美中经济关系听证会上,政客们对中海油要买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消息怒不可遏,要求政府阻拦这笔交易。原本是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的正常商业行为,这些美国政客却从中看到了“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纵观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跨国并购可说是经济体崛起的必由之路。美国在二战后掀起对欧洲企业的并购潮,日本企业也借日元升值的机会全球扩张,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需要通过海外收购实现国际化的必经阶段。无论是海尔收购美国家电厂商美泰克还是中海油提出收购优尼科,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都不过是一笔你情我愿的商业交易,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完全不值得见多识广的美国议员如此大惊小怪。从数额上讲,对美国企业投资额最高的是瑞士,其次是日本,人们没有听说它们对美国构成了什么安全威胁。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对中国的投资是中国对美投资的13倍。如果说海外并购真会带来什么安全威胁的话,要担心的应该是中国才对。
中海油买的也不是一个制造军用飞机或者掌握导弹技术的公司,说到底,买的不过是用来让汽车跑起来的石油。波音正向中国卖更多的飞机,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也在中国建厂,它们同样需要石油。如今油价居高不下,对于石油企业来说,直接买油显然不如自己采油划算。世界各国的石油企业都在寻求海外扩张的机会,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就有七八成的收入都来自美国国外。而中海油要买的这家公司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只占区区1%,中海油还承诺收购后不会改变其在美国本土生产油气的销售路线,这笔交易根本不会影响美国市场的能源供应,所谓的“安全威胁”更是无从谈起。
由于西方媒体恶意泄密,中海油在买卖时机上已经吃了亏。中海油的竞价则给了美国很大的好处:挽救濒临破产的优尼科公司,保障优尼科的员工就业,提出对优尼科股东十分优厚的收购条件,还为美国增加了投资。美国政客对中国并购的敌意使人想起了20多年前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当时财大气粗的日本企业在美国买房买地买工厂,美国政客如临大敌,说如不加阻止,日本会买下整个美国,还说日本企业会把美国的技术和工作机会都带回日本,掏空美国工业。后来证实这些担心是多余的,日本当年的举动为美国提供了大量资本和近63万个就业机会。中海油能否如愿现在还是个未知数。交易总有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如果最后没谈成也很正常,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不过,要是有人非得在正常的商业行为中搀杂过多的政治因素,把一笔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交易搅黄,那就实在没意思了。自由贸易是美国政府长期以来鼓吹和提倡的,美国也曾多次指责俄罗斯人不向其石油公司敞开大门。这次美国又准备如何处理中海油问题呢?这将考验美国对自由贸易的诚意。
(环球时报 第989期 2005年6月27日)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美国政客”,共找到
61,397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