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期间,总有许多“感人”的新闻发生。6月10日、11日、13日的《成都晚报》就以《美丽谎言呵护高考女生》、《“美丽谎言”,感动中国》、《众人爱心温暖女孩》为题,大篇幅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位中年男人车祸身亡,为了不影响正在准备高考的女儿的情绪,女孩的母亲、亲友、老师、同学和邻居,共同编织的一个“美丽的谎言”,把消息足足瞒了13天。
这位女孩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如果父亲不是怕花钱,早些叫120救护车,或许父亲不会死去……可怜的父亲,至死也不忘给女儿省点钱,供女儿上大学。
但要说这种谎言是“美丽的”,这种做法是“伟大的”,我不敢苟同——缺乏人性的“谎言”何美之有?
这个问题似乎很复杂,很难抉择,但拂去“枝蔓”,事实变得很简单,就是:与父亲的生离死别和一次高考,孰重孰轻?如果不说谎,把父亲出事的情况第一时间告诉她,她虽然不能救父亲,但至少可以在父亲遇车祸到死亡的几个小时里,见上心爱父亲的最后一面。而这一面对于父母离异,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女孩来说有多重要?将心比心,自然知晓。
面对父亲的死讯,也许女孩会哀伤得无法参加10多天后的高考,或者参加了成绩受到影响(还有一种可能是她化悲痛为力量,考得更好),但是如果认为这样就是“把前途毁了”(女孩母亲语),那我要说你们是太浅陋了。且不说,“不读大学就没有前途”是旧思维,把一次高考与前途划等号也是短视,今年考不好,不是还有明年、后年……吗?
高考不止一次,而父亲只有一个,两个孰轻孰重,不是昭然若揭吗?你们有什么权利替女孩作出如此荒唐的决定,而陷女孩于不义之中?
如果只是女孩的母亲出自现实考量(因为贫穷,经不起复读),倒也可以理解,而这个事件中,从家长、同学、学校到记者都结成“统一战线”,联合起来“说谎”,还自认为“美丽”、“伟大”而洋洋得意,未免就让人感慨万千。全国统一高考,把普世的价值观、亲情观扭曲到这般田地,真是悲哀啊!
要知道,一个人即使事业发展再完美,如果没有人性,他也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同样,一个社会即使经济再发达,现代化程度再高,如果缺乏温情,这样的社会也不可能和谐。所以说,这种过分崇扬高考对人生的决定作用,而忽略基本人性、亲情的事件,是不值得褒扬的。难道我们的社会,亲情沦丧得还不够严重吗?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谎言”,共找到
2,809,403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