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我从西北地区的一家大型国企辞职,一家三口来到北京。这几年,在北京的生活似乎一直处于灰色的游离状态,处于整个社会体系的边缘。
终于,不久前,老公的单位调他入京,我和儿子也随迁。拿到北京户口簿那一刻,我终于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然后就盼望着早日拿到新的身份证。我最急于办的事就是到中国网通的营业厅,结束我目前正在使用的预付费电话,以北京市居民的身份申请装一部普通电话。
很小的愿望?的确是。但这样的想法在没有北京居民身份之前只能是奢望!要想装一部普通电话,只能去借别人的北京身份证。预付费电话必须先交费后使用,常常会遭遇充值已用完,自己又着急打电话或上网,不得不十万火急地去买充值卡的尴尬。更可气的是,预付费用户付款在先,本应享有优惠,而网通却附加许多歧视性的限制:不可以用IP电话卡;不可以申请ADSL宽带包月上网,而只能选择计时上网……结果每个月的电话费至少比普通电话多出二百元。
而这不过是外地人在北京尴尬生活的一个小小侧面。
两年前,我去一家很大的家政公司找保姆。和中意的小姑娘谈好后去办手续,家政公司告知我没有资格雇保姆,因为不是北京人。因我们夫妻两人上班都忙,孩子小无人照顾,急需用人,不得已赶紧找了个朋友的北京身份证拿去登记,结果硬是被家政公司乱点鸳鸯(因为登记表上必须写上夫妻双方,而朋友尚是单身),这才将保姆接回家。
前段时间终于允许外地人在京购车了。记得很清楚,看新闻时一位主持人说,本以为新规定公布后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购车热潮,谁知连续几天汽车销量并无增长。我当时觉得好笑:哪个等车用的外地人不是找了本地人的证件买的车?
那些不打算买或买不起车的外地人,也不会因为好不容易有了新政策便立刻去买呀?果然,汽车销量是没太大变化,去办理汽车过户手续的人却增长了。
而现在,我终于可以开着以自己的名字买的汽车,装上一部以自己的名字申请的普通电话,用着以自己的名字登记的全球通手机号,办理一张不需要找别人担保的银行信用卡了。真是开心。
□詹雪菁(北京市民)
( 责任编辑:悲风 )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普通电话”,共找到
72,18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