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处于人生刚刚开始的阶段,生命这张支票上的数额还很大,用去两年时间,深入接触一个社会领域,既支持了贫困边远地区的教育,又锻炼了自己,对他们分配自己的人生计划,还是合理的。
6月份了,在美国,有许多大学生在这个时候毕业。在学生们毕业之际,一些企业会到学校招募人员。其中有一个特别的项目,是到大学发出他们的宣传资料,这个项目叫做,“为美国教学(TeachforAmerica)”。
这个项目,是在1989年,由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硕士生温迪·柯普,根据美国的教育状况提出来的。美国虽然是一个所谓发达国家,相对来说,民众的平均生活水平较高。由于公共教育发展了多年,教学设施和教师状况的平均水平也比较好。可是,美国仍然是一个有贫富差距的国家,公共教育的学区,是按照住宅区来划分的。因此,根据富人住宅区、中产阶级住宅区、贫困住宅区的自然聚集,学区就明显有所谓“好区”和“坏区”的差别。而且,假如不做人为的调整、不给予贫困区支持,这种差异就会有扩大的趋势。
其原因,是美国公立学校除了政府的基本教育经费,学校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是依靠募捐。富人和中产阶级居住区的学校,募款自然就比较容易,穷人区要募款就很困难。这不仅影响校舍、设备、额外的教育计划,还影响师资的来源。因为教师是招聘的。教学经费少,教师工资相对也要少,再加上这些学校大多在边远地区,学生通常来自贫困家庭、问题家庭,愿意去应聘的教师就少。
柯普作为一个研究生,她看到,其实在大学生中,有不少有理想、有热情、有社会关怀的年轻人,只是没有人去把他们组织起来,假如能够这样做,他们将是一支很有潜力的生力军,能够支援和改善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学。因此,她创立了非盈利组织“为美国教学”,这是一个“非专业教师”的组织。所谓非专业,是因为美国的中小学教师都要取得教育硕士的资格,才能成为专业教师。而他们招募的这些大学生都是普通专业的学生,还不具备专业教师资格。
完成这个计划还是颇费斟酌。作为非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这些参与者都必需安排密集的教育培训。参与者并不是义工,他们签下合约,是聘任至少两年的教师,所以还是要达到各学校能够接受的水平。整个过程不仅需要募集经费,还需要美国政府教育部门给予一定的帮助和配合。
现在,十六年下来,他们取得了很大成就。参与者平均年龄22岁,大部分来自一流大学。现在申请者远远超过能够接受的人数,录取率是13%左右。虽然讲好是至少两年,不少参与者都在教学三年后才离开。现在每年录取三千人左右,计划在2010年之前,达到每年八千人。项目在不断扩大之中。
我马上想到,在中国也可以实行类似的项目。可是,要学会其实不容易。这个计划不仅有它非常聪明的切入点,也有美国非盈利组织的一些特色,是很值得细细对它考察的。
首先,它的对象是大学毕业生。他们有能力,也有热情,关怀社会。同时,他们处于人生刚刚开始的阶段,生命这张支票上的数额还很大,用去两年时间,深入接触一个社会领域,既支持了贫困边远地区的教育,又锻炼了自己,对他们分配自己的人生计划,还是合理的。两年之后,他们可以回到自己原来专业的学习或工作,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其次,这不是无偿的义工,而是有收入的工作。虽然这些学校工资不算高,可是,至少生活得下去。还有,就是参与者假如要进一步再读教育硕士,成为专业教师,这个项目提供全额的学费资助。因此,这是有得有失,平衡得恰到好处。
另外,在美国,作为非盈利组织,收入不能给私人利润分成。可是,组织本身雇佣的行政工作人员,都可以发正常的工资,而且工资没有限额。
因此,他们可以招聘非常专业和稳定的队伍,来运作整个组织。非盈利机构本身的行政工作,也像一般的工作一样,并不是义工,而且通常他们的工资都不低。他们向社会招聘最有能力的管理人员,组织本身如同一个不分利润的企业。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大、做好。所以,不论是参与计划的大学生,还是非盈利组织的管理者,都是“有私奉献”。
最后,非盈利组织必需有社会支持的基础。现在,这个组织获得的支持,有联邦政府的教育部门,还有各种各样的基金会,包括大企业建立的基金会。因此,它不是一个孤立事件,是整个社会具有某种机制,才推出这个成果来。
作者:旅美知名华人作家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毕业”,共找到
22,729,214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