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著名的诗人海子写下了著名的诗篇《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那时,他已经考取了北京大学,成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胜利者。20年后,尽管高考已经扩招成一只膨胀的气球,面对名校竞争的严峻,许多考生未雨绸缪,选择许愿的方式为自己增添最后的筹码——到网站上的许愿池填写愿望、点击许愿漂流瓶为朋友祈福、在学宫的许愿树上挂上心愿、买“护身符”助考保佑甚至到状元坊里走上一圈……被喻为“十八般武艺”的许愿招数归结起来都很简单,那就是“我要上大学”(6月4日《羊城晚报》)。
以前,这“十八般武艺”是被斥为“封建迷信”的,甚至还有专家呼吁要破除,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现在时代进步了,没有人这么武断地来看了,专家也只是提醒“切莫依赖”,并且从心理学角度指出许愿“更多地是为了缓解过度紧张情绪、寻求心理上的寄托”,这就等于是肯定了这套看似“唯心主义”的行为,肯定了它对现实起到的实际作用。这是考生们迈出的一小步,却是社会迈出的一大步——一个逐渐宽容和理性的社会,给每一个考生更多的信心和勇气迎接他们的未来,带着一点神秘主义和运气成分的未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海子的心情,和考生们许的愿望都是一样的。一个决心,一个新的开始,一个人生居所,一个命运转折。所有的考生都期待着明天,他们及其家长们的愿望,是切实的,也是烂漫的。因为没有迹象表明他们只顾着拜庙求神,只顾着去“唯心主义”。他们该复习的复习,该准备的准备。他们的祈愿祝福,有着充分的社会学基础,因为他们知道心理对执行的重要意义。这是科学地对待了,尽管其表象呈现出迷信的气息。
“十八般武艺”背后的愿望是考生们终被录取吧?尽管有些理想色彩,却一点错都没有——没有理想色彩,愿望也就不是一个愿望。也许可以套用海子的诗句,来一首《面朝大学 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大学的人/读书/考试/周游校园/从明天起,关心四级和论文/我有一个专业/面朝大学 春暖花开……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春暖花开”,共找到
780,047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