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公安局长:“如果不是亲身接待,自己很难想到信访群众有如此之多的‘悲、苦、冤’。”
在公安部开展的“全国公安局长开门接待信访群众”活动中,安徽霍山县公安局局长李怀同十分感慨:“短短十几天的所见所闻强烈地震撼了我。”他说,如果不是亲身接待,自己很难想到信访群众有如此之多的“悲、苦、冤”:“他们中有的妇女,丈夫因工死亡自己却得不到合理的补偿;有的人受到不法侵害却得不到公正的帮助;更有人遭受不公待遇,长期生活在别人的白眼之下”。说句实话,李局长的“震撼”更加强烈地震撼了我。
为什么一次“开门接待”就会“开”出这样的效果呢?在我看来,这恐怕是和近年来整个官员阶层的日趋“精英化”有关。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新进公职人员都出身于中上层家庭,然后在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之后,直接进入公务员队伍。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和下层社会完全没有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虽然不能说他们对下层的情况完全不了解,但了解的渠道也多是看文件、听汇报、看电视而已。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一旦零距离接触一回,就免不了要“强烈震撼”了。
我这么判断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臆测。社科院发表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表明,目前中国社会分为十大阶层,其中干部,即“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高居社会顶端,排在最下面的三个阶层则分别是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阶层。去年中国社科院推出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则指出: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其实,即便是没有社科院的报告,凭着日常经验我们也知道,来自社会上层阶层家庭的子女,比来自草根阶层家庭的子女,有更大的可能继续呆在上层:他们有条件受到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多的提拔的机会,更容易进入“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
这样一种情况当然是非常危险的。“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处于国家与社会的舵手位置,如果他们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草根阶层”完全没有感情、对他们的生存状态完全不了解,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就难免会刻薄寡恩,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效率优先”再说。在我看来,这也是近年来“上访洪峰”一再出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况且,公安局长是这样,县长会如何?管理一个局也好,一个县也好,感情和立场都局限在本阶层,那岂不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李局长感到了“震撼”并且如实地把自己的感受向记者谈出来,这说明他襟怀坦白,这是他可敬的一面,毕竟他没有麻木不仁。但他直到升到了局长的位置,又巧逢“开门接待”这样罕见的机遇,才了解到了本该早就了解东西,体验到了本该早就体验的到的感情,这岂不是太迟了一点吗?因此,我觉得如何让来自精英阶层的子女,在成为干部之前,就能够拉近与草根阶层的感情;如何让草根阶层的子女,有更多的机会成为干部;如何让不管来自哪个阶层的干部,都能够始终保持与草根阶层的联系与感情,实在是一个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