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公厕能走多远”、“海口是否需要豪华公厕”、“百万公厕考验海口文明”……一年前,当海南第一个百万元公厕落户海口后,顿时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一年后,对这个豪华公厕的讨论还没尘埃落定时,在这个豪华公厕上面,一家装修同样豪华的茶餐厅却在日前开张了。
坐在公厕上面品茗、进餐,无论怎么说,恐怕都不是滋味。上面管“进”,下面管“出”,这种奇妙“组合”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豪华公厕自开业以来经营状况一直很不乐观。为了生存,公厕管理部门只得一分为二,把楼上租出去开设茶餐厅。那么,这一不伦不类的做法究竟尴尬了谁?
首先是政府决策官员。当初动用百万公共资金修建这么个豪华公厕,他们可能是想赶一赶“厕所革命”的时髦,展示一下城市的“新形象”,还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政绩”。
其次是资金监管部门。将纳税人这么大一笔血汗钱丢在一座使用价值堪忧的豪华公厕上,可以说是公共财政监管失范的典型案例。一年前,当百万巨款下拨施工单位时,到底是凭某官员一纸“批示”,还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可行性报告?人们有理由怀疑在公共资金使用程序上存在严重问题。一俟启动问责机制,不知监管部门如何作答?
第三是当地居民。海口的经济景气指数近年并不理想,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也不是很高。当地政府用可修10至15个一般公厕的百万资金“打造”豪华厕所,绝大多数居民自然只有望“厕”却步的份。表面看来城市品位得以提升,可居民没得半点实惠。
修建城市公厕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首先必须考虑如何方便公众。“豪华公厕变成茶餐厅”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凡是不顾及公共利益的城建项目,到头来十之八九会成为劳民伤财的“豪华”摆设。
( 责任编辑:柳剑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