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交通部歧视网约车等于纵容既得利益

网约车不是想让每个人都坐得起车,而是想让有这个需求的人能够坐的上车,让有网约车需求的人都能打的上网约车,这完全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

  文丨熊文(搜狐特约评论员)

  网约车的横空出世,给死气沉沉地出租车市场带来了“鲶鱼效应”,可是出租车公司首先想到的不是跟这条鲶鱼展开正面竞争,而是想让养鱼的人将鲶鱼限制住。这个养鱼人就是政府,审查司机身份、要求“下架”优惠、按非法营运查处,政府给网约车划下了一条条的红线。而近日,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是说应该让每个人都能打得起车。这已经不是管理服务,而是直接针对网约车公司的市场定位作出指示了,这有形的手未免也太长了。

  网约车公司是否在追求让每个人都打得起车,这并不是政府应该关心的问题。政府关心的应该是行业的监管、服务,让每个出行的人都能够边快速找到适合的出行方式,便捷地抵达目的地。网约车为何能够在出现之后迅速获得公众的青睐,优惠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打车方便,人人打得到。

  出租车从出现到现在,弊端日益明显。首先是车辆的性能相对而言较差,拒载绕路的情况屡有发生,高峰期出车积极性较低,价格高服务差更是屡遭诟病。正是因为出租车存在诸多问题,网约车才有了市场的空间,趁着国家“互联网+”大战略的实施,网约车迅速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约车确实是出租车的竞争者,但绝非敌人,现有的政策倾向、定性等,都把网约车看成出租车的敌人,这是错误的。参与市场竞争的公司与维持市场公平的政府之间,考虑问题有着诸多的差异。

  公司要考虑的问题只是提供服务、培养市场、满足需求、谋求盈利、维持增长等,这是一个产品从出现到壮大的整个过程。政府需要考虑的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整体的状况,政府需要考虑出租车公司的利益、考虑出租司机的利益、考虑出行者的利益、考虑社会利益,当然也需要考虑新兴公司的利益。

  而如今,政府对网约车提出的诸多限制,并没有看到政府是在综合考虑,而是被出租车公司的利益所左右。出租车最开始是一种高端服务,是对公共交通的一个补充,而网约车的出现是否就一定需要跟出租车的定位一样,定位于高端服务,虽然出租车现在也不见得是高端。火车比马车高端,不是马车被淘汰的原因,而是竞争的结果,时代发展的必然。

  服务定位,这不是政府的问题,而是网约车公司的问题。在整个网约车市场,网约车的类型多种多样,有专车、快车、顺风车、拼车等等,而每种类型的网约车又会根据车型的不同,分为舒适型、高端型、豪华型。不同的车型不同的服务,自然有不同的价格,满足不同的需求。

  公众出行选择交通工具需要考虑的成本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只有价格因素,还有时间成本甚至精神成本,也就是乘坐的舒适度。高铁与普列、飞机相比,舒适度高于普列,时间低于普列,价格又比飞机低,舒适度和时间又与飞机接近,从来没有哪列高铁说过,他们是定位高端,不是说让每个人都坐得起高铁的。你觉得自己的时间比金钱和舒适度重要,自然会买高铁票的,铁路总公司也不会说拒绝售票给你。

  网约车就是公共交通当中的高铁,相比较出租车更舒适,比公交车、地铁更快。网约车不是想让每个人都坐得起车,而是想让有这个需求的人能够坐的上车。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人人平等、自由的制度,按需分配,让有网约车需求的人都能打的上网约车,这完全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

  最后,想问问那位交通部负责人,人人打得起车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这不是充分说明了公众收入水平的提升吗,人人打得起不代表人人都会打,在整个公共交通体系内,公交、地铁依然是最重要的出行工具,网约车绝非出行选择的首选,不能因为公共交通体系不完善,就嫌弃网约车做的太好,这不是政府应该有的态度。

专题策划: 搜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