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维稳不是打击医闹的好思路

打击医闹和解决纠纷是一体两面,如果不消除医患缺乏互信的土壤,改变这种加深医患对立的体制,单纯用维稳思路打击医闹,并不会让医闹销声匿迹,同样也不能解决纠纷。

文丨熊文(搜狐特约评论员)

日前,国家卫计委会同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的通知》,要求滋事行为制止前不得调解、纠纷责任认定前不得赔钱。这份通知针对的是早已备受诟病的“医闹”行为,试图通过直接拒绝私下和解赔偿来打击“医闹”的获利动机,然而一直负责维稳工作的中央综治办也在联合会同之列,透露出卫计委这份通知本身不是想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而是维稳。

医患双方本是祸福相依的两个群体,却总是出现水火不容的矛盾,“医闹”的出现也正是因为这种矛盾的不可调和。对于“医闹”首先要分清楚患者及其家属本身因为医疗信息和医疗知识的缺乏,对于医生处理方式的怀疑而出现的滋事行为与那些专门以帮助患者及患者家属闹事的职业“医闹”之间的区别。

医患之间的医疗知识和医疗信息鸿沟是医患双方本身缺乏互信的根源,特别是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这种信息增量并没有为改善医患关系作出好的贡献,相反在某搜索引擎的“帮助”下,患者可以了解更多的医疗信息,然而这些信息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患者的病情和症状,患者本身并不了解。

医学的专业性让这种信息爆炸不是增加了医患的互信,相反是恶化的互信的基础。本来是依靠专业技术改善患者病痛的医生,现在却因为患者相信搜索出来的不知真假的医疗知识而遭遇专业质疑。

缺乏互信基础,当出现医疗纠纷之时,患者群体因为知识鸿沟在纠纷认定上必然处于弱势。与患者产生纠纷的并非是医生本身,而是医院甚至是背后的医疗体制。面对垄断这医疗知识和信息的医院系统,患者个人的力量就显得十分弱小。而采取闹事的行为,试图用舆论的力量争取谈判筹码,是患者群体理性的选择。

职业“医闹”的行为并非是为了知悉真相,而是单纯地利用医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鸵鸟心态,避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想法牟取不当利益的行为。其实最应该打击的就是这部分“医闹”群体。

卫计委最新的通知是一股脑地将所有“医闹”行为统统归于打击之列,而且采取一般的维稳思路,不是去解决问题本身,而是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医闹”行为的出现,伤害的不仅仅是医生群体,而且最终也会反噬患者群体。而极端“医闹”导致的杀医、伤医的行为更加对立了这两个群体。把本不应该由医生承担的责任让医生承担,把本不应该让患者承受的痛苦让患者承受。极端行为只会更加恶化本就缺乏互信的医患关系,医生只会更加谨慎,患者却更加怀疑。

“医闹”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一种愿意和解的态度,这远比那种阴郁、偏执的患者要安全得多。这种不分青红皂白打击的态度,使得患者的极端情绪得不到释放,这对医生和医院而言也并非好事。

打击医闹和解决纠纷是一体两面,如果不消除医患缺乏互信的土壤,改变这种加深医患对立的体制,单纯用维稳思路打击医闹,并不会让医闹销声匿迹,同样也不能解决纠纷。

中央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到,优化从医环境,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击医闹和解决纠纷归根结底是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但不从根本上入手,只打击医闹,医患还是无法和谐的,就像和谐社会也不是靠维稳建设的。

专题策划: 搜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