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重庆市民把啤酒节变成了“泼酒节”,据说一晚上泼了35吨啤酒。于是有论者云:“全国正大力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重庆市民应该好好反思,如何用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激情。”虽然这里没资本主义什么事,但意思其实差不多,都是对于物资被浪费而表达的一种心情。
35吨啤酒如果被喝下去,估计就没这么多扯淡的话了。虽然这样很可能造成重庆街头当晚多了上万的醉鬼,但毕竟是到了肚子里。要是我们把“节约型社会”的概念落实到家的话,啤酒以及所有酒类其实都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东西,要节约的话,不妨先把全国的酒厂都关了再说,每年至少能省下几百万吨粮食。
当然,任何人都知道我这个节约的主意是在胡扯,节约型社会不是说除了吃饭穿衣,其他奢侈点的事就一概禁止的社会。同样的道理,偶尔放纵一下完全可以不必提高到“理性地表达激情”的高度来看待,好不容易有点泼洒啤酒的“激情”还要求有“理性”,就像因为节约而关闭所有酒厂一样荒唐。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女士曾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主要的意思就是说中国人在面对某些情况的时候,没有什么脾气。这个生气的能力其实与激情这东西是一事两面,平时没有激情,该生气自然就没有生气的胆量。
我们这里似乎与激情这个东西先天有仇,看见稍微激情点的事情,就非要打压下去不可。按照国人传统的道德标准,做人的目标至少应该成为一个君子,而君子应该“温润如玉”。即使不能“如玉”,也应该别成为燧石,一副一碰之下就火星四溅的样子。这个标准应该说还不错,比如中国人里就没什么足球流氓,而中国足球队也特别不争气。
如果仅仅是某些人对于激情不满意也就算了,现在这个社会早就不是一个思维能统一的时代,而重庆市民的激情行为又没有伤害到其他人的利益,最多是把周围的人用啤酒给灌溉了一下,大家都在用啤酒互相灌溉的情况下,就谈不上侵犯了某人的权利。但评价这事的时候,某些人偏偏不直接从个人修养着手评判,而是在上面扣上一个“节约型社会”的帽子,随口就把充其量上纲上线到个人修养问题的一件事,弄成了一个关系到社会的大问题了,由此也失去了讨论的可能。你想,谁能跟节约这个绝对正确的概念较劲呢?即使我写这个文章,也最多把这种节约的概念外推到荒谬的地步,也不能说节约本身是不对的。
上来就用一个大而无当的概念先行,然后经过简单论证就宣布重庆的市民应该好好反思,甚至都没做一下简单的算术,看看到底这些啤酒喝下去能造成多少个醉鬼。这种信息量为零的评论,再加上对于激情这件事莫名其妙的歧视,实在是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个人感觉,都到现在这个时代了,还用这样的方式来做价值判断实在是很愚蠢的事,蠢得就像还用成仙作为标准来论证《素女经》一样。
(作者系知名网友)
( 责任编辑:悲风 )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啤酒”,共找到
4,825,418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