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谈-新闻评论 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日月谈-新闻评论-搜狐网
评论首页 | 社会 | 时政 | 国际 | 经济  | IT | 汽车 | 文化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论坛
小调查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 瓜农含泪抛售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是否合适?
1、拖拉机进城是否不文明?
不文明,影响市容。
拖拉机进城方便了群众。
说不好。
2、这样做是否侵害了农民利益?
侵害了农民利益,伤害农民积极性。
这样做也是为了城市的文明。
不好说。
  往期调查
专栏作家

经济

柴之菁 | 薛兆丰 | 鲁 宁 方 刚 | 吴向宏 | 李子旸 冀志罡 | 郭松民 | 易宪容

文化

朱学勤 | 葛剑雄 | 雷 颐 袁伟时 | 张远山 | 薛 涌 朱大可 | 徐友渔 | 熊培云

体育

方 肇 | 毕熙东 | 舒桂林 张慧德 | 于 嘉 | 贾志刚 周才鸿 | 陶 伟 | 李 珂

热点回顾
·吃喝嫖赌齐全的阜阳法官
·
警察为何被警察打死?
·他们该不该被女老板罚裸站
·“小姐”进村说明了什么?
·站在街上就是“卖淫女”?
·小姐出没农家乐让人难乐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警察如此作为让人悲哀
·房子七十年后怎么办?
·“强奸幼女”竟然合法?
网友评论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女兵裸浴当卖点有辱经典
·为文革博物馆的民间性质叫好
·小泉会“浪子回头”吗
·不能放过刑讯逼供的人
·逼迫女同学手淫的悲剧
·张在玉的“死而复生”体现了司法公正?
·你赞成裸体播新闻吗?
·书记该先追车还是先救人
·自考生是北大的失败?
·你会歧视河南人吗?
您现在的位置:搜狐首页 » 新闻评论 » 时政评论 » 物权观念从头开始 法律细节不避繁琐

物权观念从头开始 法律细节不避繁琐
作者:社论 来源: 南方都市报  Star.news.sohu.com 2005年7月13日08:30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全国人大公布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引起热烈反响,其意义并不止于对一部法律在文本上的完善,更在于从观念到行动,现代法律精神对于整个社会的一次撞击。

  顾城在一首诗里写道:“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很符合普通民众对物权法的感受。物权和我们是如此亲密,每个人从幼年得到第一份礼物时就开始拥有它,此后柴米油盐,购房买车,整个人生都和它休戚与共;物权对我们来说又是如此疏远,疏远到汉语词典里都没有这个词条,很多人表示对相关法律条文看不懂,甚至发现其中有些规定与传统道德相背离。

  不必讳言,现代法律制度的来源在西方,与西方文明中的宗教观念与科学理性密切相关,而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以德服人和整体和谐的精神并不完全一致。物权思想最早来自罗马人,在17世纪被德国人完善。英国很早就有“(穷人的房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说法,历史上也不乏国王侵犯私产被法院判决赔偿的案例,这和中国皇权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是大相径庭的。

  更不用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私有成为不光彩的代名词,物权作为一个在逻辑上不必存在的概念而长期消亡,至今“个人利益”仍在“集体利益”、普通百姓仍在“国家干部”面前心有余悸,拾物取酬的行为仍在拾金不昧的教育下羞愧难当。

  因此,正如每一次法律文本的公开讨论一样,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的过程首先是一次观念的涤荡,而且因为它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亲密接触而尤为见效。作为一种法律观念的认识,我们应该从头开始学习物权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观念并非口号,思想源自行动。有很多人在抱怨,物权法的规定过于细节繁琐,实在是一种错误的想法。空喊口号也是我们一个不好的传统,因此有些人对“私有财产保护”、“人权保护”写入宪法津津乐道,而对物权法这样具体的法律缺乏足够的热情。

  有人说过,民主其实是一个技术活,权利也不是一旦赋予就会使用的。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一个渴望充分行使自己权利的公民,应该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应该关注每一个具体的法律条文。每一次关注,都是一次民主与法治的训练。

  从实际操作的意义上说,物权法草案的规定不是太细节,而是太笼统。比如在涉及征地拆迁的规定中,仅仅把“国家利益”换成“社会公共利益”是不够的,还应该列举哪些属于“社会公共利益”,哪些属于私人利益或者商业利益。在赔偿标准中,仅仅说明“按国家规定”是不够的,还应该细化到什么样的国家规定,谁来进行国家规定。在拾物取酬的规定中,还应该规定索取酬金的合理范围或者原则,等等。

  在为法律文本的完善而欢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文本只是法治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法治环境,任何法律条文都可能出现“枳生淮北”的问题。事实上没有一个真正完善的法律文本,我们不要寄希望于物权法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问题,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够树立一种观念,培养一样行动,并且,能够在具有争讼空间的法治和舆论环境里进行实践。

  为此,我们呼吁民众关注物权法,从今天开始,直到永远。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物权”,共找到 265,712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

央视名嘴为何如此恶俗   >>>进入评论频道,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 【关闭
■相关链接

  • “腐败三段论”看贪官人生轨迹(07/12 10:10)
  • 腐败 就铺在路上!(07/12 09:31)
  • 三鹿又“早产” 奶业咋成了“中国足球”(07/12 09:20)
  • 看得见的物权 看不懂的物权法(07/12 09:16)
  • 宅基地立法应有所突破(07/12 09:06)
  • 环保与污染为何共生共荣(07/12 09:05)
  • 阿星杀人 不要让悲情遮蔽血腥(07/12 08:59)
  • 地产商何来“武装部队”?(07/11 17:05)
  • 圆明园还要掘地三尺?(07/11 09:32)
  •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