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谈-新闻评论 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日月谈-新闻评论-搜狐网
评论首页 | 社会 | 时政 | 国际 | 经济  | IT | 汽车 | 文化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论坛
小调查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 瓜农含泪抛售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是否合适?
1、拖拉机进城是否不文明?
不文明,影响市容。
拖拉机进城方便了群众。
说不好。
2、这样做是否侵害了农民利益?
侵害了农民利益,伤害农民积极性。
这样做也是为了城市的文明。
不好说。
  往期调查
专栏作家

经济

柴之菁 | 薛兆丰 | 鲁 宁 方 刚 | 吴向宏 | 李子旸 冀志罡 | 郭松民 | 易宪容

文化

朱学勤 | 葛剑雄 | 雷 颐 袁伟时 | 张远山 | 薛 涌 朱大可 | 徐友渔 | 熊培云

体育

方 肇 | 毕熙东 | 舒桂林 张慧德 | 于 嘉 | 贾志刚 周才鸿 | 陶 伟 | 李 珂

热点回顾
·吃喝嫖赌齐全的阜阳法官
·
警察为何被警察打死?
·他们该不该被女老板罚裸站
·“小姐”进村说明了什么?
·站在街上就是“卖淫女”?
·小姐出没农家乐让人难乐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警察如此作为让人悲哀
·房子七十年后怎么办?
·“强奸幼女”竟然合法?
网友评论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女兵裸浴当卖点有辱经典
·为文革博物馆的民间性质叫好
·小泉会“浪子回头”吗
·不能放过刑讯逼供的人
·逼迫女同学手淫的悲剧
·张在玉的“死而复生”体现了司法公正?
·你赞成裸体播新闻吗?
·书记该先追车还是先救人
·自考生是北大的失败?
·你会歧视河南人吗?
您现在的位置:搜狐首页 » 新闻评论 » 时政评论 » 宅基地立法应有所突破

宅基地立法应有所突破
作者:秋风 来源: 南方都市报  Star.news.sohu.com 2005年7月12日09:06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人们普遍称赞,《物权法》有助于保护民众的财产权利,从而为市场交易创造更有利的制度环境。然而,假如农民看到《物权法(草案)》中关于宅基地的规定,恐怕不会作如是想。

  关于农民宅基地,草案专门列出一章,其中规定:农户占有的宅基地面积应当符合规定的标准;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人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改变宅基地用途;宅基地使用权人经本集体同意,可以将建造的住房转让给本集体内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的农户;住房转让时,宅基地使用权一并转让;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

  这样的条款并不利于保护农民对于宅基地的权利,相反,它限制了农民自由支配其宅基地的权利。此种否定性立法的意图是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逻辑贯彻到底,以集体的所有权来限制农民对自己房屋所占有的那一小片土地的权利。

  然而,这种限制是缺乏法律依据的。法案起草者似乎没有注意到宅基地原先的权利安排。农民的宅基地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土改时分配给农民私人所有的,或者是农民祖辈在更早以前购买的。而1956年通过的农村合作社章程也规定,“社员的原有坟地和房屋宅基地不必入社”。也就是说,宅基地从来都没有被纳入农村集体所有权之下。

  更重要的是,法案起草者贯彻这种逻辑,有悖于中国社会文化现实。一个家庭,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家庭对于它的权利,不仅在自家人心中,即使在同村人心中,也都获得了稳定的承认。这样的房屋及宅基地概念,对于以家庭为生产消费单位的农村社会结构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目前草案的规定,人为地制造了成文法律与农民心中的法律之间的冲突。此种冲突只会损害农村社会固有的关于宅基地的权利观念。一旦这种由于时效和普通的承认而得到的权利被伤害,则取而代之的,很可能不是立法者所设想的权利安排,而是权利的混乱和农民的无所适从。

  同时,在任何一个国家,宅基地都不仅是一块土地,更是一块具有文化内涵的土地。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固有的文化、宗教生活,也与祖先的房屋有密切的关系。宅基地要承载这么多文化内涵,则家庭对它的权利就应当是完整的,不受外部权力的肆意干预。

  但是,根据草案,农民在改变宅基地用途或转让时,必须经过“本集体”批准。奇怪的是,这个可以限制农民行使权利的批准程序,法律又没有明确规定。那么,所谓的“本集体”是指谁?通过什么程序批准?没有人知道。到现实中,大约就是由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批准。而这将为权力侵犯农民权利制造便利。比如,村干部很可能以集体的名义,以农民改变宅基地用途为借口,随意干预农民对于自己宅基地的权利。

  事实上,这种缺乏法律的严谨性、含混不清、容易引起歧义的表述,在整个《物权法(草案)》中所在多有。比如,“不得改变宅基地用途”:假定农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开办了一家小型加工厂,是否属于改变用途?假定农民将其改建成家庭旅馆,并且更进一步,农民将其长期租赁给某位城市居民居住,又是否属于改变用途?

  限制农民转让、使用其宅基地的权利,实际上也就剥夺了农民本可从其物权中得到的收益,于是,农民拥有最珍贵的土地资源,却永远将是贫困一族。

  另外,随着农村人口城市化,未来也会出现城市人口居住乡村化。这对于打破城乡隔离是一件极为有益的事情。而《物权法(草案)》却为这一初露端倪的趋势设置了障碍。法律禁止城市居民到农村购买土地建造房屋,结果必然是固化城乡隔绝的不合理格局。

  关于宅基地,草案还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宅基地究竟是属于家庭占有,还是属于个人占有?是个人终身占有,还是家庭永久占有?或者换一个角度提问,宅基地是否可以继承?对此,草案统统没有明确。

  近年来,一直有学者及官员呼吁,确立农民宅基地及房前屋后自留地私有制度。可以说,这既合乎农村习惯,合乎原有法律精神,也不会对整体的社会所有权安排产生多大影响,而且,它是保障农民权利和利益有效手段。《物权法》确实有理由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作者系北京学者)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宅基地”,共找到 9,692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

央视名嘴为何如此恶俗   >>>进入评论频道,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 【关闭
■相关链接

  • 环保与污染为何共生共荣(07/12 09:05)
  • 阿星杀人 不要让悲情遮蔽血腥(07/12 08:59)
  • 地产商何来“武装部队”?(07/11 17:05)
  • 圆明园还要掘地三尺?(07/11 09:32)
  • 让马继民当县长助理是典型的炒作(07/11 09:24)
  • 给马继民县长助理几点忠告(07/11 09:23)
  • 让马继民任县长助理是明智之举(07/11 09:05)
  • 北大博导改革探索可贵推广难(07/11 08:57)
  • 法官制度:司法改革的首个突破口(07/11 08:57)
  •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