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谈-新闻评论 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日月谈-新闻评论-搜狐网
评论首页 | 社会 | 时政 | 国际 | 经济  | IT | 汽车 | 文化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论坛
小调查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 瓜农含泪抛售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是否合适?
1、拖拉机进城是否不文明?
不文明,影响市容。
拖拉机进城方便了群众。
说不好。
2、这样做是否侵害了农民利益?
侵害了农民利益,伤害农民积极性。
这样做也是为了城市的文明。
不好说。
  往期调查
专栏作家

经济

柴之菁 | 薛兆丰 | 鲁 宁 方 刚 | 吴向宏 | 李子旸 冀志罡 | 郭松民 | 易宪容

文化

朱学勤 | 葛剑雄 | 雷 颐 袁伟时 | 张远山 | 薛 涌 朱大可 | 徐友渔 | 熊培云

体育

方 肇 | 毕熙东 | 舒桂林 张慧德 | 于 嘉 | 贾志刚 周才鸿 | 陶 伟 | 李 珂

热点回顾
·吃喝嫖赌齐全的阜阳法官
·
警察为何被警察打死?
·他们该不该被女老板罚裸站
·“小姐”进村说明了什么?
·站在街上就是“卖淫女”?
·小姐出没农家乐让人难乐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警察如此作为让人悲哀
·房子七十年后怎么办?
·“强奸幼女”竟然合法?
网友评论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女兵裸浴当卖点有辱经典
·为文革博物馆的民间性质叫好
·小泉会“浪子回头”吗
·不能放过刑讯逼供的人
·逼迫女同学手淫的悲剧
·张在玉的“死而复生”体现了司法公正?
·你赞成裸体播新闻吗?
·书记该先追车还是先救人
·自考生是北大的失败?
·你会歧视河南人吗?
您现在的位置:搜狐首页 » 媒体评论 » 社会评论 » 教授要求采访付酬没错

教授要求采访付酬没错
作者:鄢烈山 来源: 东方网  Star.news.sohu.com 2005年6月23日13:51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我本以为教授对要求采访的记者提出付费的要求,是天经地义的,根本就没有想到存在该不该的问题。不料,反对付费要求的人用语竟然那么激烈,且还都是些知名度颇高的专家学者。但把他们反对的理由掂量再三,我觉得没有一条是成立的。

  据《京华时报》报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展江认为,教授接受采访要收费是“腐败向高校渗透的表现,应该受谴责。”他的“谴责”够严厉的,事涉“腐败”,岂止该谴责,更应该制止和查办呢。我一向敬重展江先生,对此论却不以为然。展江先生的理由是,教师与政府官员一样是“担任公职的”,“他们花费的是纳税人的钱,他们担任的是公共职能”。限于篇幅,本文不谈政府官员以个人身份接受采访,单说教师这种公职人员有什么法定义务接受采访呢?他们的公职只是完成学校规定的教书育人等任务,公职人员并不是“公家”的“包衣(奴)”,“公家”什么时候买断了教师的“八小时之外”?接受媒体采访与教授到各地讲学,与中小学教师假期做家教,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同样要花费时间、精力,同样需要知识准备,同样是“传播知识与文明”,只有面对大众与小众之别。通常人们认为教授泄题与考生做性交易,招生者以钱换分定录取与否,这类滥用职(公)权的勾当才是腐败;教授有什么能耐搞腐败强制媒体付费呢?

  研修法学出身的陈杰人兄,明确断言:“在法律没有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教授没有义务必须接受采访,所以媒体和教授之间采访和被采访的关系,是一种基于自愿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法律对采访费无能为力。”但他认为这些教授是利用当下“中国学术研究高度计划化和垄断化”的环境,以“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话语霸权心态,在索取不光彩的利益。(见《南方日报》6月20日陈文《学术垄断造就“采访费”》),这话纯属想当然。现在,诚如易宪容先生所说,“由于现代知识的公共品性质以及它的共通性、渠道来源的多样性,知识或信息的替代性很高”,谁敢如陈兄所言“在这一领域,我就是最牛的人,不找我采访,你找谁去?”以《京华时报》那篇报道所提及的例子(记者要求采访涉及中美关系的选题)而言,全中国有那么多大学、社科院所及党政机关所属研究机构在研究中美关系,你干嘛定要采访外交学院的教授?研究国际关系的高人也不一定都在“计划”体制内。沈志华是海内外公认的研究朝鲜战争史权威,他却没有“单位”。

  我读6月21日《南方都市报》易宪容先生文章,看标题《采访教授是否付费该由市场决定》,以为他是不反对教授要求付酬的,细读文章却不是。他的文章有一个主旨是劝教授们要善于“经营自己的知识”,不要“仅仅看到一些直接的利益、短期的利益”,不要“只会做一次(性)买卖”;换言之,应通过接受媒体采访,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经营自己的“品牌”,获得更多的间接收益。这种技术层面推心置腹的话可接受也可不接受。但易先生显然认同媒体的“一个假定:你接受采访就是个人''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把你的''人力资本''培养了还要付费是不合适的。”我却不太认同这个假定。对电视台与电台的采访,卑微不如教授的我就是心存戒备的,并不想在那上面出名:即兴发言本来就容易出纰漏,它们还要删删剪剪,重新组合,弄不好断章取义反而败坏了我的名声。我知道有几位朋友就对自己在央视的出镜结果忿忿不已。报纸也难说。近例如葛剑雄先生 6月19日在网上发表声明,说记者关于他评李敖、阮次山的报道没有征得他的同意,没经他审阅,是断章取义。有鉴于此,以“漫天要价”拒绝记者采访是可以理解的。此外,宪法保障公民的休息权,有教养的人去串门前还兴电话预约征得同意呢,你凭什么强占教授自由支配的时间?人家接受采访,要点车马费、误工费难道不是合情合理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表示付费采访会形成“一切东西都可以用钱收买的观念”,严重危害社会氛围(请注意,喻先生不仅反对在职教授的付费采访要求,而且反对一切付费采访要求,此前他用同样的理由反对退休的电影导演孙道临老先生的付费采访要求,不过,没听说他反对基辛格、克林顿的付费采访要求);陈杰人兄说教授要向媒体收取“采访费”,是“惟利是图的丑陋表现”;易宪容先生认为“传播知识与教育是每一个知识分子最起码的道德良知,如果知识分子连这种最基本的内心底线都没有了,我们还能有什么呢?”看来,他们一致认为提出付酬采访的要求是极不道德的。哎哟哟,有这么严重吗?

  前几天看凤凰卫视,说某国正动员数百万军人、学生下乡支农插秧。这种事20多年前我们也干过。若拒不下乡义务劳动,岂止是不道德,简直是反动!前些年,我们也曾参加单位组织的上街清扫垃圾、洗交通护栏的义务劳动;那动员令都是感动人兼威慑人的道德辞令。如今,取消了道德强制,上马路做公共卫生的都是志愿者。这应当算是观念的更新,时代的进步吧?为什么在知识产权领域,甚至在并非不追求盈利的新闻传播领域,教授还得受道德强制做“义工”呢? (作者:鄢烈山)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采访”,共找到 20,241,107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

央视名嘴为何如此恶俗   >>>进入评论频道,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 【关闭
■相关链接

  • 一场稀里糊涂的英语四六级考试(06/23 11:17)
  • “增高药”与拔苗助长心态(06/23 11:06)
  • 免费的午餐味道可好?(06/23 11:05)
  • 沙兰小学该由谁来重建?(06/23 09:14)
  • “钱色书记”的“两手抓”抓了什么(06/23 09:13)
  • 糊涂女生盲目偏爱强奸犯(06/23 09:11)
  • 教授剽窃、嫖娼丑闻为何这么多?(06/23 09:00)
  • 百姓对官员的尊重指数有多大?(06/23 08:58)
  • 旗袍成为小姐制服的尴尬(06/23 08:53)
  •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